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4218
听上去,这是一个俗套故事的开头。
寄宿学校,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品性端正。
后来,一个帅气的男生转学而来。
俩人四目相对,有了火花。
女生开始借着学习的名义,让他来家里温习功课。
或者借着跟闺蜜出去买课外书的当口,跟他在小树林密会。
甚至尝试偷吃禁果。
直到,女孩的妈妈,也对这个男孩子,动了心思。
故事,就没国产青春片那么俗套了。
《女孩终究是女孩》
清新风格的滤镜,贴近汗毛的特写。
青春懵懂的年纪,情绪压抑的家庭。
很难让人相信这不是一部日韩或者中国台湾电影,而是一部印度电影。
一个以载歌载舞用来谈情说爱的民族标签闻名的国度,出了一部如此细腻的校园电影。
蜜拉是一所寄宿学校的优等生,升旗仪式前做报告的是她,老师上课说穿衣规范做演示的也是她。
在家里,妈妈也很疼爱她,除了给她准备每日的衣食住行。
兴起时,也会带着她随着录音机里的流行歌曲,翩翩起舞。
母亲不会刻意守旧,让女孩穿拘谨的衣服,能让女儿展示身材的,她也会买。
但一切,随着班里来了一个男生,变了。
他英俊帅气的外型和能说会道的性格,冲破了蜜拉那个单纯的世界。
随着俩人有意无意的接近,加上男生的循循善诱。
蜜拉开始在镜子前,端详自己的下半身。
也会跟着男生,去网吧搜寻一些优生优育的成人话题。
甚至,把他带回了家。
母亲,比谁都清楚这个男生想从女儿身上得到什么。
于是,她变得不那么宽容,成了一个严肃的家长。
俩人学习房间的门,必须开着。
男生要留宿过夜,只能睡沙发,或者跟妈妈一个房间。
当所有人觉得这是妈妈对女儿的呵护时,却发现,可能妈妈是在吃醋。
因为自己的老公,常年在外打工。
每个月回来一趟,就是把打工挣的钱,给家里做一笔一笔的规划和安排之后,交到老婆的手里。
妈妈一个人管理着全家的吃穿用度,原本活力四射的她,也被禁锢住了。
其实,她也缺爱。
正好,有个男人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但是,高明的女导演,并未把这个故事,这组人物,引向猎奇的乱伦三角恋结局。
而是把目光,聚焦在了母女俩人的细微感受和情感表达上。
父亲也好,男生也好,都是男性,是外人,是闯入者。
只有母亲和女儿,在互相照顾对方,呵护对方。
即便是在表现男女之事上,导演也找了一种异常幽默的手法。
那个一直试图初尝禁果的男生,最后时刻却不行了。
虽然嘴里夸夸其谈地说着这是意外,但还是让蜜拉上扬了嘴角。
正如片名所说,女孩终究会成为女孩。
只有女人,才真正理解女人,才会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影片此前早已蜚声海外,这次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入围了金椰奖竞赛单元,派爷也因此有幸在三亚夏日站的电影城里,欣赏完了这部出色的参赛影片。
与本片同样精彩的电影,在海南岛电影节的本次参赛和参展影片中,比比皆是。
不过接下来,派爷不打算聊盛大的开闭幕仪式,异彩纷呈的各色展映活动,以及大佬云集的专业论坛。
只是想从一个普通影迷的角度,聊聊海南岛电影节的参与感受。
作为媒体嘉宾,派爷抛开组委会细致周到的服务不谈。纯粹从一个自己专程来三亚、来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看片的普通人角度,聊下真实的体验。
一句话概括,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给我的感受是:
尽情享受电影,享受的不止是电影。
第一句话,很好理解。挑选世界上观赏价值最高的电影,在电影节上展映,让影迷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一饱眼福。
但影迷们除了看电影之外,也得安排自己的吃住行问题。
组委会在很多细节上,都结合了三亚本身旅游城市的特点,做了很熨帖的规划。
首先,大部分影片展映,都安排在“夏日站”这个shopping mall里面,大家不用到处赶场,一站式解决看片问题。
看完电影,吃饭、购物的需求都可以在商场内解决,省去了看完电影还得到处找吃的,或者在两场电影的间隙无处可去的窘境。
既能轻松地看完所有想看的电影,也不会在看完电影之后没事可做。
这跟三亚这座城市的综合优势分不开,也跟组委会多年来不断优化电影节的体验流程密切相关。
除了主要展映场地的集中,在没有电影安排的闲暇时间里,组委会也会给影迷们准备好非常详尽的美食和购物指南。
派爷作为一名老饕,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每次来三亚,都会慕名去一些本地馆子,尝一尝风味独特的海南美食。
鸡鸭鱼肉,牛羊海鲜,在三亚都能找到当地独有的品种,以及独有的做法。
椰奶清补凉
喜欢旅游的朋友,还能去海滩边潜水冲浪,边吃边玩,白天看片,晚上聊电影。
这,或许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生活方式吧。
尽管时间和金钱并不允许我们每天如此,但起码,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期间的三亚,我们可以选择来这里,过一种我们向往的生活。
明年,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