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学校,全是女生,却不比任何学校差。
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华坪女高也火出了圈。
透过张桂梅,我们看到了大山孩子的故事。
那些生于大山深处的女孩,在张桂梅的坚守下走出大山,在世界各处美丽绽放。
《山花烂漫时》的大结局,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随着《山花烂漫时》迎来大结局,意味着张桂梅校长的故事即将告一段落。
饰演“张桂梅”的宋佳与张校长也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大结局后,宋佳向华坪女高和张桂梅校长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以个人的名义捐款100万元用于华坪县教育事业。
《山花烂漫时》整个剧组也是聚集全员之力,向华坪县捐款600万元。
虽然电视剧结束了,但女高故事并没有结束。
作为女高的创办人,张桂梅的事迹也将一直流传下去。
在张桂梅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女性的光辉。
在华坪女高的孩子心中,张桂梅是“妈妈”,更是“守护神”。
无论是一开始的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华坪女高,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张桂梅的心头大事。
为了找回那些不上学的孩子,张桂梅跋山涉水来到他们家中。
山路上的泥泞,孩子父母的白眼都没有击退她想让孩子上学的决心。
张桂梅走过的家访路长达11万公里。
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约2000名处于大山深处的女孩有了上学的机会。
为了能让学生上得起学,她更是从自己的工资中抽出一部分用于学生的学费。
张桂梅像是这群学生的“守护神”。
为了看住那些想要逃跑,不想上学的学生,张桂梅直接把床搬进了学生宿舍。
怕学生趁自己不注意时偷跑,张桂梅晚上一滴水不敢喝,生怕学生趁自己上厕所时偷偷离开。
每天张桂梅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
教学,吃饭,跑步,睡觉······
即使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她依然守护在学生身边。
今年高考前,身体本就脆弱的张桂梅又患上了带状疱疹。
病痛的折磨一度让她难以站立。
但是张桂梅还是强忍身上的疼痛,为这群大山女孩送考,给她们加油打气。
在张桂梅的坚守下,每个学生都能上学,能上得起学。
别人都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张桂梅则是一步一步走回农村,走向大山深处。
她用自己的青春与才华在这块黑土地上播种希望。
在张桂梅的心中,女孩是一个美好的生命。
无论在大山深处,还是在泥泞里,都应该绽放自己最美的样子。
张桂梅身上的女性光辉也温暖了一群大山深处的女孩。
那群女孩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各地。
女高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学校,而是一群人。
在人多的场合下,声音像蚊子一样,不敢大声说话,但在讲台上自信洋溢,侃侃而谈的社恐老师。
陪伴着张桂梅校长经历风风雨雨,见证女高的建立,默默关心张桂梅的方琼阿姨。
在北京开会时,提醒张桂梅裤子破了,凭借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的文章,为张桂梅争取到第一笔当地政府拨款的女记者。
还有帮助张桂梅一起“吓唬”假装喝药的学生,嘴硬心软的医务室大夫。
女高里不仅有这些女性角色,还有其他男性角色的存在。
为了心中所爱,前往华坪女高应聘,却被张校长一句“你是女高第一个男老师”,而选择留校的姚小山。
即使频繁起夜,也不恼怒,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女学生创造安全明亮的环境。
还有在吃饭桌子上为难张桂梅,却又被张校长的精神和做法所折服的隔壁校长。
女高现在的成就还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当张桂梅被逼喝酒才能得到捐款,落寞之际坐在街边小摊上时。
豆花老板默默放下三十块钱,推车离开。
正是有这么一群人,才有了华坪女高。
在爱与温暖浇灌下的大山女孩,也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女高一百名学生全部上岸。
毕业后的她们也是奔向了不同的地方。
蔡桂芝选择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挽救患者生命。
宁华选择成为一名边防战士,驻守祖国边疆。
当柳细莺骄傲说出“我是女高人”,就被鲜花饼厂当场录取。
毕业后重回华坪女高,延续“张桂梅”精神,教书育人的谷雨。
也有为了理想放弃优渥家庭,选择留在艰苦地方的丁笑笑。
这些女孩子从大山深处走出去,破茧成蝶,在各处闪耀。
在她们的背后,也一直有一个人看着她们闪闪发光。
张桂梅原本叫张玫瑰。
阴差阳错下,她变成了张桂梅。
无论是玫瑰,还是桂梅,她都是绽放最热烈最芬芳的那一朵。
红梅赞不是苦难的代名词。
咏梅的梅,红梅赞的梅,都是张桂梅的梅。
红梅赞是对她的最高礼赞。
衣着破旧,生活艰苦,却把所有的捐款和财产奉献给学校。
她将自己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实处,用在了学生身上。
面对国家和人民对她的高度赞扬,她却说: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
在张桂梅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她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也正是因为她,贫困山区的女孩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不仅改变了她们的命运,也阻断了贫困的代代传递。
张桂梅历经苦难,却依然选择成为光,照亮了无数大山女孩的自由飞翔之路。
张桂梅老师就像那朵在红岩上傲雪绽放的红梅,用她的不屈和大爱唤醒了千千万万怒放的生命之花。
大结局上大家一起唱的《红梅赞》是对张桂梅的最高礼赞。
随着《山花烂漫时》大结局,“张桂梅”也迎来了她的接棒人。
丁笑笑选择放弃大城市的繁华生活,扎根农村,为乡村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如她自己说的:
只要华坪女高一天不倒,我就一天不走。
她接手的不仅仅是张桂梅的工作,更是她的精神。
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张桂梅”。
乡村教育如今仍然面临许多困境。
资源分布不均,学生流动性大,师资力量薄弱等等问题。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要想推动乡村教育振兴,需要一系列措施。
要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地域限制,共同享用教育资源。
此外,还要加大对教育和师资队伍的投入。
留住人才,才有希望。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山的孩子走出去。
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信我们的乡村教育会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