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听到某个演员会骑马,就觉得挺有本事的,其实这也算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吧!近日就看到87 版《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说,他 12 岁的时候就会骑马了。
那时候他参演了一部叫《冰山雪莲》的民族电影,那时他个头小,才1 米35 ,但因为演小红军战士,得学骑马。在甘孜的骑兵团,大人把他抱上马,他才蹬上马鞍学会了骑马。
八年之后拍《红楼梦》,里面所有骑马的戏他都亲自上阵。后来他当导演,指挥群众场面,没对讲机,就骑马在山上山下跑。一直到现在,他都还能骑马呢。
欧阳奋强这这也算是与马有缘分了。这里我们就聊聊《红楼梦》里贾宝玉骑马的情节,也挺值得琢磨的。
书中写到宝玉骑马有好几次,这里单说其中两次,宝玉探望到袭人和出城祭奠金钏儿两个片段,看看他对丫鬟的感情。
先说说宝玉去袭人家里探望她的事儿。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袭人请了一天假回家,因为她母亲和哥哥要跟她商量为她赎身之事。
宝玉就很无聊。虽然应贾珍之邀到宁国府听戏,仍然横竖提不起兴致,就逮着贴身小厮茗烟与小丫鬟偷欢被他发现的机会,算是软硬兼施迫茗烟带自己去看袭人。
你瞧,这宝玉和袭人关系可不一般。袭人是宝玉最得力的助手,说是秘书或者保姆都行,宝玉对她那是喜欢又依赖。
而且不要忘了,袭人还是宝玉在现实中的第一个女人,这关系自然就更亲近了。
本来宝玉是不能随意去府外串门子的,茗烟把柄在宝玉手里,只能冒险答应。到了袭人家,那场面也挺有意思。
花自芳母子俩是手忙脚乱,怕宝玉冷,又让他上炕,又摆果桌,又倒好茶。
袭人呢,一边说着“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摆,也不敢乱给东西吃”,一边把自己的坐褥铺在杌子上让宝玉坐,用自己的脚炉给宝玉垫脚,从荷包里拿出梅花香饼儿,掀开自己的手炉焚上,再盖好放进宝玉怀里,最后用自己的茶杯斟茶给宝玉。
然后还把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取下来给她的表姐妹们看。
你看这一连串动作,袭人连用几个“自己的”,既在众人面前表明了她和宝玉关系亲密,断了母亲和哥哥赎回自己的心,也体现出她的贴心和细心。
宝玉这一趟去袭人家,可不光是想念。
从他骑马过去的行为就能看出,他可不是那个只会在脂粉堆里混的柔弱公子。他利落翻身上马,穿街过巷,行动十分果决。这和平时被丫鬟婆子簇拥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而且,这次探望还藏着更深的含义。后来贾家获罪抄家后,宝玉“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 的窘迫处境,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在宝玉在袭人家受到多隆重的礼遇,以后落难时心里的落差就有多大;只是袭人也还是重感情的,好好地接待了他。
曹雪芹通过这个情节,用热闹对比冷清,写出了世事的无常,也为宝玉后来看破红尘出家埋下了伏笔。
再讲讲宝玉出城祭奠金钏儿。
在第四十三回“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里,这个骑马场景堪称全书中最有张力的片段之一。
凤姐生日那天,也是正经社日,宝玉原该在府里凑热闹才是,但他却身着素服,瞒着众人骑马出了北门。
茗烟也不知道他要去哪,宝玉只说要去个“冷清清”的地方。出城后,他一口气跑了十多里路,等人烟渐渐稀少才停下来。
宝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是生前原为王夫人身边大丫鬟的金钏儿忌日快到了,他要去祭奠她。这也算是去看金钏儿吧。
金钏儿是投井死的,这事儿对宝玉打击很大。当初金钏儿之所以被王夫人赶走,主要就是因为宝玉与金钏当着她的面调笑。
宝玉虽然当时“早一溜烟去了”,但心里一直愧疚。这次他独自骑马出城,就是对自己当初怯懦的补偿,是一种负罪者的自我救赎。
到了水仙庵,宝玉在井台边焚香祭拜,还在荒郊用衣襟包起一抔黄土当香炉。马的野性(宝玉内心何尝没有“野马”)和他祭奠的隐秘形成了强烈反差。
他对茗烟说“正经按那礼数,反倒玷污了真心”,这表明他对世俗的祭祀礼数不屑一顾,展现出贵族少年的反叛精神。和贾府那种讲究排场、虚伪的礼教相比,宝玉这种朴素的祭奠方式,更显真诚。
这些骑马片段,也让我们看到他性格里男子气和重情的一面,和平时大家印象里那个“潦倒不通世务” 的宝玉不太一样。
他去探望袭人,展现出对身边人的细腻情谊;出城祭奠金钏儿,又体现出他的愧疚、反叛和对生命的思考。这些骑马的情节,让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不再只是那个被大家保护在深宅大院里的“富贵闲人”。
朋友你以为妥否?留言讨论吧!
(网图侵删) #质感创作人成长计划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