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6日21时,《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已超118亿元,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0名几乎已成定局。
从当地时间13日起,《哪吒2》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正式上映。连日来,节节攀升的海外票房,如一束聚光灯投向大荧幕,将公众目光聚焦至中国电影的“出海”历程。
数十年来,国产电影在漫长的“出海”旅程中不断迭代。在日渐丰满的故事内容和飞速进步的视觉特效技术之外,如何让中国故事“墙内开花墙外香”,让海外华人之外的观众走近中国电影,也成了国产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电影出海难”曾是老生常谈
时间倒回世纪之交,彼时的华语电影,正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张艺谋、李安、陈凯歌等导演的作品星光熠熠,单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就获得24个国际奖项和14次提名。作为中美合制片,《卧虎藏龙》则斩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收获全球票房2.13亿美元。
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盘剑认为,当时中国电影尚处在产业化、市场化转型初期,“部分电影在主题上会迎合国际电影节的需求以及评委感兴趣的选题,实际上真正的海外竞争力不强,甚至可能塑造一个固化的中国形象。”
很长一段时间内,功夫片、武侠片和乡土片都是世界影坛理解中国电影的传统途径,但随着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单一题材已不足以吸引海外观众。与此同时,盘剑称,部分导演具有了一定向海外学习的意识,在技术层面上跟上了世界主潮,而不是一味迎合。其中,涌现出不少中美合拍的电影,比如《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和《花木兰》。
然而,在2010年之后,中国鲜有电影在海外超过千万美元票房。“中国电影出海难”成为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后,业内老生常谈的问题。
为鼓励更多中国电影走向世界,2016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在海外市场票房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国产电影给予奖励。2017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起成立“影视文化进出口企业协作体”,助力更多影视作品抱团出海。在各种政策鼓励下,国产影视作品集体加速“出海”。
2023年,代表国产电影重工业水准的科幻大作《流浪地球2》海外票房破亿。作为该片的发行方,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曾表示,上一次中国电影在口碑和票房上双双出海的,还是以《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功夫片时代,“科幻片不太像喜剧片,它和本土文化太紧密关联了。”
“造船出海”的进阶之路
数十年浮沉背后,国产电影这艘“出海的船”正在不断精进。
“如果说要给中国电影出海找一个质变节点,我觉得应该是‘以地方特色为吸引’到‘以电影质量本身取胜’的转变。”盘剑认为,经过几十年历练,国产电影的基本功明显更加扎实,“尤其在主题上,已经开始以电影本身的内容来打开海外市场。”
华狮电影发行公司总裁蒋燕鸣也认为,近年来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影片种类已愈发多元化,有《流浪地球2》这样特效繁多的科幻巨制,也有《热辣滚烫》这样聚焦当代社会议题的现实主义题材;有《封神》系列这样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刻画人性的神话史诗大片;也有《哪吒2》这样打破多项纪录的超燃国漫。
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条进阶之路远不止影片内容。如果说人物、剧情是电影的骨架,那么能为故事赋能的技术就是电影的血肉。
有不少国外电影人认为,《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还体现在本土制作的质量和中国电影艺术家的创造力上,更以文化共鸣与工业美学征服了海外市场。
在中国颇受欢迎的美国演员“曹操”在其社交媒体上预测,中国动画在世界上的受欢迎程度,将在五年内超越日本动画和韩流(KPOP),“艺术类的东西能在世界成功,就一个字‘酷’,《哪吒2》已经完全达到国际水平的‘酷’,这也证明中国电影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
当然,视效水平高速发展的背后,还是国产电影越来越成熟的产业链和不断提升的工业化水平,产业链的聚合更为电影创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动力。
“20年来,国产片尾出现的中国本土视效团队名单越来越长,这反映出视效创作者已从之前的后期制作岗位,走入电影主创队伍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价值。”浙江时光坐标科技公司创始人陈奕表示。
继续探向“海外几万里”
影片故事内核和特效制作技术给予我们足够底气的同时,更催生了对中国电影“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新期待。“中国电影出海,不只给华人看”成为越来越多电影人的共同目标。
近些年,中国电影出海探索的步履不停,海外发行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大。“2010年10月公司成立以来,我们覆盖的发行地区在逐渐增加,从最初的北美、澳新地区,再到英国、意大利、保加利亚等。”蒋燕鸣表示。
不过,要想在“电影出海”这条航线上驶得更远,影片内容并非唯一的风浪考验。比如语言和字幕的问题,很多外国观众还没有养成阅读字幕的习惯,很难马上接受电影字幕。此外,还需考虑台词翻译成不同语言后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中式的幽默换一种语言后,是否还能成功本土化落地等。
制作方的发行意识也尤为重要,影片方释放出的“市场信号”是吸引观看的重要因素。“宣发的关键是宣传和发行的配合,这一点在海外发行中也不例外。”蒋燕鸣介绍,在海外发行时,需要根据观众画像精准排片,同时覆盖海外华人观众和当地的外国观众,“来自当地权威影评人的高度评价和在当地主要城市人群密集的地方投放大型户外广告,也可以让影片在观众中进一步破圈。”
中国电影出海之帆已扬,若将目光落至浙江,似乎有着向深海进发的先天机遇。《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就曾表示,浙江有优美的自然资源,也有成熟的影视产业链配套,可以说具有良好的电影发展条件。在他看来,这是未来拍出更多浙江标识电影的基础。
“相比发展之初,当下中国出海电影类型多样化的背后,不仅是影片质量的提升,故事层面的创新和精进,也是电影工业化制作体系的逐渐建立和进步。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相信未来其会在全球市场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蒋燕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