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本体到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发展,中国本土化的音乐电视综艺节目从2005年走到今天,已近二十载。
在这二十年的发展中,电视音乐综艺节目从早期平民选秀节目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几年前“万人空巷”的现象级竞演类音乐综艺《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再到后选秀时代的巅峰之作《偶像练习生》。
这条中国电视音乐综艺节目之路,从表象到内涵,从艺术到商业,从商场到文化,都映射出电视音乐综艺的发展有其规律性,这些规律性特点也大大拓展了电视音乐综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探索“后选秀时代”
从2007年开始,电视选秀开始走入一个相对衰落的时期,到2011年的这段时间,被学界称作“后选秀时代”。
实际上,后选秀时代是一个不断探索前进的时代,新的节目类型和电视表达方式在这一时代孕育生长,为后续综艺节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选秀时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继承和发展并存。
即各大频道都试图在选秀节目之外去探索新的节目类型的创新发展,尤其是音乐舞蹈类节目,在后选秀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探索,甚至选秀节目本身也出现了新的现象和特点。
而情感故事类节目在后选秀时代则占据着很多人的视觉,成为投资回报比相当高的一种节目类型。
但是由于其节目性质导致的低俗化倾向在后续发展中特别明显,而魔术综艺类、娱乐脱口秀类等也在这一时期有所发展和建树,它们中的一些甚至成为经典的电视节目形态延续至今。
在后选秀时代,才艺类节目依旧是电视综艺荧屏延续下来的主流类型,但是在选秀的节目形态之外,新的节目类型和方式也在探索当中。
比如全民K歌节目《我爱记歌词》和《挑战麦克风》等,以及舞蹈才艺秀《舞林大会》和《舞动奇迹》等,达人选拔类节目《中国达人秀》和《中国梦想秀》等,都是属于才艺类节目继承革新的成果。
在2018年,《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成为现象级网络综艺,引领着偶像养成类节目迎来了“高光时刻”。
尤其是《创造101》,在主题立意、模式改造、叙事与制作上的高水准,更是直接引爆大众市场。
不仅是因为其基于本土市场痛点和行业生态洞察的主题方向和精神内核设定、契合新时代中国观众审美与心理需求且强化社会隐喻效果的在地化模式改良,对于同类节止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创造101》是偶像团体养成节目的“破圈”之作
《创造101》是由腾讯视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出品,引自2016年韩国推出的Produce 101(《创造101》)模式,由企鹅影视与七维动力联合研发制作的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
自2018年4月21日开播至6月23日节目收官,《创造101》播出期间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接近50亿。
截至2019年2月,节目单期平均播放量超过5亿,10期节目总播放量近52亿。
此外,《创造101》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播出,分别取得台湾ChocoTV播出综艺节目第一名和NowJelli紫金国际台综艺前三名的收视成绩。
《创造101》从国内13000多名选手中选出101名参加节目,由黄子韬担任女团发起人,张杰、陈嘉桦担任声乐导师,罗志祥、王一博担任舞蹈导师,胡彦斌担任唱作导师。
选手们在明星导师的指导下训练,经过几轮任务、训练、考核、公演、人气点赞、淘汰后,最终根据观众人气选出11名组成全新女团“火箭少女101”出道。
其中,《创造101》的选手们通过表演节目被分到A~F班,争夺稀缺的A班资源和C位。
在多变的分班结构和多次命题考核等因素影响下,使得赛制格外残酷激烈。
最重要的是,节目不是单纯的选拔淘汰赛,其核心在于“培养”而非“选拔”,强调的是选手的“成长”。
而且节目还借鉴了源自日韩的“练习生”培养模式,并且记录下选手的培养过程,从而挖掘竞争背后的温情,进一步升华了节目的内涵。
另外,节目完成了传统女团养成形式从线下到线上的延伸。
用户不仅可以在腾讯视频上观看最新的节目,为选手点赞,还能通过购买腾讯视频的会员,进一步了解某一位选手更多的状态。
节目还在微博、小红书、腾讯微视等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设有“101点赞通道”,从而增加用户线上参与女团的养成。
再加上,从赛制、模式和节目理念上,《创造101》都遵循了互联网时代下的青年文化和新偶像定义,打破以往综艺节目的传统,将更多选择机会留给观众。
通过将节目制作延伸到屏幕的另一端,让用户以点赞的方式决定选手去留、表演、代言和广告,从而让大众的意见和审美可以迅速反馈到节目的呈现当中,使得大众具有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并且将社会媒体上的讨论声音融为一体,成功打造出独特的“共创模式”。
这种共创模式,主要就是让当下拥有独立审美和判断的年轻人,来制定标准,从而选出最符合他们心中的女团人选。
虽然这样选出来的人选,可能不是导师喜欢的,也可能不是制作方想要的,但是却一定是最能抓住观众心理的,也一定是最符合消费者市场、最具有流量担当的。
尤其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当于让女团文化在更广泛的圈层内进行了一次传播。
而《创造101》经过两个多月的拍摄,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最终成团出道的选手,包括一路被众人质疑爱哭没实力、单纯凭借蠢萌人设赢得大众喜爱的杨超越,也有此前已经在韩国女团出道、并且具备良好业务能力和成熟风格的孟美岐和吴宣仪。
另外,还有非主流女团标准、多元审美的代表Yamy和Sunnee。
而以互联网狂欢发泄口的姿态横空出世的王菊反而未能成功出道。
自视甚高终害己
为了制作《我心飞扬》这个故事,从而展示出体育人励志精神,并且强调热爱奋斗、勇于拼搏是我们每个的心声。
其实在徐峥老师正式成为监制后,团队就开始了漫长的修改剧本工作。
在真乐道公司会议室里,徐老师多次围读剧本。徐峥老师会高声朗读剧本。
一边朗读,一边体会,一边修改。
最重要的是,徐峥老师会尝试各种角色,揣摩每个演员在说相关台词时的心痛。
可以说,有一些艺术家是努力型的,而有一些则是天赋型的。
像徐峥老师就属于既努力,又有天赋的类型。
而孟美岐大概就属于既不努力,也没有天赋的类型。
因为有一次在真乐道公司面试孟美岐的时候,当时徐峥老师、总制片人以及真乐道的刘总都在。
孟美岐在公司的要求下,没有化妆,素颜而来。
之所以要面试孟美岐,是因为她在《创造101》里的形象与剧本里的女主形象很似。
再加上孟美岐的脸非常具有识别度,可青春、可成熟,比较中性。
最重要的是,在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力量,既不是甜美的少女脸,也不是高冷的模特脸,笑起来非常具有亲和力,容易让观众接受。
而且神奇的是,孟美岐鼻尖上有一颗痣,而杨扬老师正好鼻尖上也有一颗痣。
这样的巧合,感觉就像是冥冥中的安排一样。
然而,在看到孟美岐本人,以及她曾经演过的三部电影之后,才发现孟美岐实际上在影视表演方面是没有开窍的。
最搞笑的是,在徐峥老师发出三连问后,孟美岐的回答可以说是让在场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尤其是徐峥老师,在听完孟美岐的回答后,很是失望。
他索性直截了当问:“那你对演中国冬奥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大杨扬的故事,有没有兴趣?”
孟美岐却依然态度淡淡地回答:“我看过杨扬的生平,如果自己能够饰演这位中国体育界的传奇人物,非常荣幸。但是我没有太大的自信,害怕演不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由此可见,孟美岐根本就不喜欢当演员。
从孟美岐飘洋过海到韩国当练习生,就可以知道,她或许只想当一个能唱会跳的偶像而已。
但是在复杂的娱乐圈,哪个偶像不需要多栖发展,来获得更多的流量与人气,从而巩固自己的偶像地位?
然而孟美岐就像是一朵生长在悬崖边的高岭之花,只懂得抬头看眼前的石头,而不会低头看底下的深渊。
因此,她不仅不会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表演机会,反而自视甚高,做出更多与自己现状不符的举动。
虽然如今的娱乐圈以流量为主,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端正的态度,最后也只会沦落到“众叛亲离”的地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