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披荆斩棘的哥哥5》拟邀嘉宾名单一经曝光,鹿晗的名字再次引起热议。评论区瞬间火爆,粉丝们齐声要求他“专注四巡,拒绝溜粉”,而另一边的路人则戏谑道:“节目组有意思吗?又拿鹿晗当流量密码”。鹿晗已是第三次出现在该节目拟邀名单中,粉丝的不满情绪可以理解。自从《上海堡垒》口碑滑坡以来,鹿晗逐渐淡出综艺,事业重心转向了音乐与演唱会。然而每当综艺节目需要话题时,鹿晗这个名字总是频繁被提起。
一位粉丝无奈表示:“节目组像在玩‘狼来了’,但我们更希望他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提到鹿晗的流量,数据便是最有力的证据。2017年,鹿晗与关晓彤的恋情一宣布,微博服务器瞬间崩溃,单条动态点赞数突破千万,至今依然是内娱明星官宣时常被提及的话题。尽管近几年热度有所下降,但他的微博超话依旧稳居前50,演唱会门票开售即秒光,而四巡的筹备消息一经发布,话题阅读量便突破亿元。
然而,流量并不等同于市场认可。鹿晗的困境恰恰在于:他的国民度和商业价值仍然吸引资本关注,但公众对他偶像标签的固有认知,使得他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业内人士也曾评价:“鹿晗的名字是综艺招商PPT上的金字招牌,但他未必愿意再享受这份红利。”尽管他的微博简介仍然写着“歌手、演员”,但近年来他的职业轨迹已明确偏向音乐。2023年,他成立了个人音乐厂牌,并发行了实验性EP《XXVII》,探索了电子、RB等小众音乐风格。2024年,他的三巡演唱会更是将VR技术与先锋艺术融入舞台设计,豆瓣评分高达8.9。一位乐评人如此评价他:“他在用音乐撕掉‘流量’标签,尽管这条路比上综艺艰难十倍。”在影视方面,鹿晗则变得更为谨慎。自《上海堡垒》失利后,他转向了网剧《穿越火线》《在劫难逃》,演技口碑逐渐回升,但并未大举进军大荧幕。
知情人士透露,鹿晗对剧本挑剔,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演员鹿晗”,而不是高产的“鹿晗”。如今看来,《披荆斩棘的哥哥》对流量明星的倚赖,已成为公开的事实。以第四季为例,节目组借助陈楚生的“快男冠军再就业”话题制造热点,最终让他重新走红,并衍生出《快乐老友记》。这种“情怀争议”的套路屡试不爽:提前泄露拟邀名单、真假参半的嘉宾阵容、不断发酵的舆论话题,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注意力经济。
鹿晗的处境并非个例。张卫健、小沈阳等“情怀咖”也频繁出现在拟邀名单中。节目组深谙观众对“时代眼泪”的情感共鸣,即使这些人最终未能现身,热度也早已收割完成。这种策略在《浪姐》《披哥》系列中已成常态:杨幂、刘诗诗等顶流女星的名字曾被反复提及,但最终登场者寥寥无几。
尽管《披荆斩棘的哥哥5》最终嘉宾名单尚未确定,但鹿晗的名字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为节目预热贡献了3.2亿阅读量和18万讨论量。这场拟邀风波背后,反映了综艺市场对流量的渴求,也揭示了顶流明星不得不面对的“被消费”现象。
对于35岁的鹿晗来说,是继续挣脱标签,还是再次拥抱流量?这将是一场博弈。若选择参加《披哥5》,他可能面临两极化的评价:一方面是回忆杀带来的热度复苏,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炒冷饭”的质疑。若坚持走音乐路线,他也需要承受市场回报的未知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粉丝群体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部分人呼吁他“远离综艺,专注作品”,而另一部分则期待他通过音综舞台展示自己的实力。流量明星的转型,注定是一场漫长的与公众期待的角力。
或许,鹿晗的沉默已经给出了答案:相比在话题中浮浮沉沉,他更愿意做舞台上的“孤勇者”。正如他在《勋章》中唱到:“而我受过的伤,都是我的勋章。”流量终会褪去,但作品将会自有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