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电影和话剧能蓬勃的发展,
离不开那些有才华的人。
至今人们一提起他们还是给个赞。
张骏祥是其中一个,
他是才华横溢的大导演,
提起他的名字就让人想起上世纪的话剧和电影的黄金年代。
拍出《白求恩大夫》《鸡毛信》那样的经典,
这些在当时还是黑白片呢。
但是人们对他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争议的,
他的日子不是一帆风顺的。
01
1910年,张骏祥出生于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世家。
爷爷是晚清得到举人,外公曾任翰林,
他的父亲则有留洋经历,且投身革命。
这样的家庭,注定他从小就跟书本打交道。
六岁那年,家里搬到北平,他七岁进了私塾,
脑子特别好使,背起《论语》《左传》来一点不费劲。
小学毕业之际,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之后他的成绩也是顶顶拔尖的,他的才华也不容小觑。
他中学尚未念完,他便与同学一道翻译俄国小说,
刊载于北平的报纸之上,由此崭露头角。
中学毕业后,张骏祥考进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
学了一年后转到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那会儿,他迷上了莎士比亚、易卜生这些戏剧大师,
读这些人的故事让他入了迷。
大学期间,他埋头研究西洋戏剧,
还读了不少西方名著,眼界也越来越大了。
1931年毕业,他留在清华大学当助教,
跟着戏剧家王文显干活,接触到更多戏剧的门道。
几年下来,他对戏剧的热情更深了。
1935年,清华大学有个留美名额,
专为戏剧专业而定的。
竞争对手里有个叫曹禺的,
已经写出《雷雨》这样的大作,名气比张骏祥响。
曹禺与女儿
然而,考试秉持公平公正之原则,
张骏祥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成功得到了名额,
这下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后来他还去了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深造学业。
三年之后,他成功获取硕士学位,学业有成,遂归国。
彼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受曹禺之邀,他前往四川江安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讲授舞台美术与导演课程,还带领学生排演了诸多剧目。
1941年,江安位置偏远。
于是,张骏祥毅然辞去职务,前往重庆。
重庆乃战时文艺圈的中心。
他先于中央青年剧社任职,
后在中电剧团担任导演,
执导诸多话剧,其数量与质量在圈内皆名列前茅。
他还亲自创作了几部戏剧,而后进行排练并公演,
每场演出皆是座无虚席,
异常火爆,赢得人们的点赞。
那时候,拍电影成本高,胶片得用外汇买,
重庆的文艺团体大多以话剧为主,张骏祥就在这块舞台上大放光彩。
02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骏祥得以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进而荣膺导演之职。
他拍了好几部电影,像是《白求恩大夫》这样的硬核片子,
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他还担任编剧一职,创作出《鸡毛信》,
这部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他的导演风格颇为扎实,叙事条理清晰,
且擅长捕捉情感以扣人心弦。
在电影厂,他干得风生水起,名声越来越大。
张骏祥的感情生活却没那么顺。
他的第一段婚姻是白杨,那时候她可是话剧界的大明星。
两人在重庆拍戏时认识,1945年结了婚。
白杨生得美貌,演技亦佳,张骏祥才华卓绝,
且有留洋归来的气度,二人瞧着颇为般配。
白杨文化底蕴浅薄,而张骏祥学养深厚,二人话不投机。
加上他比白杨大十岁,想法也不太一样。
战乱年代,俩人没要孩子,感情慢慢淡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一同进入电影厂工作,
然而生活却不尽如人意。
1950年,两人和平分手,离婚后还是同事,见面也挺平静。
离婚后,张骏祥四十岁了,孤身一人,心里挺失落。
1951年,他随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与缅甸。
团里有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二人甚是相投,交谈甚欢。
周小燕1917年出生在上海,从小学钢琴,
嗓子本来一般,后来做手术后嗓音变得特别亮。
她留过法国,学了美声,1949年回国在上海音乐学院教书。
两人皆有留学经历,共同话题颇为丰富,
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感情宛如初升的旭日,缓缓升温。
3年后他们在上海结婚了。
这段婚姻特别稳,夫妻俩互相尊重,从不吵架。
1954年,他们有了女儿,1956年又生了儿子。
张骏祥当了爹,特别疼孩子,把他们当宝贝。
03
1957年,风向变了,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石挥遇到了麻烦,
最后不堪压力跳江了,那时候他42岁。
张骏祥那时候是副厂长,没想到事情会这样,
心里特别难受,觉得自己也有责任。
1966年,特殊年代的风暴席卷而来,
张骏祥也深陷厄运之中。
后来他们的精神和身体都垮掉了。
那时候他们的女儿才十二岁,
儿子十岁,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女儿中学毕业后去了黑龙江插队,
儿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排挤。
1969年,张骏祥被放出来,
已经满头白发,身体也垮了。
回家那天,周小燕看着他,差点没认出来。
1970年,张骏祥与周小燕同在上海奉贤干校参加劳动。
两人虽然在一个地方,但不准说话。
他有胃病,去医院看病,医生不把他当回事。
他缺了两颗牙,想补牙,医生也冷嘲热讽,
说他年纪大了补什么牙。
1976年,那个特殊年代宣告终结,
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才渐次恢复常态。
女儿在街道工厂干活,后来1978年去了美国留学。
次年张骏祥被调往北京,去担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
可他不想跟周小燕分开,几次申请辞职,
1982年才批,回了上海。
04
晚年的张骏祥,身体每况愈下,听力亦出现问题。
1993年,他因为血压低摔倒,住进了医院。
自此之后,他没有离开过医院。
周小燕工作忙,但每天做好饭菜送到医院,
照顾他特别用心。
他们的儿女皆定居美国,家中诸事全由周小燕一人扛着。
1996年,张骏祥病情愈发严重,时常陷入昏迷状态,
即便苏醒过来,亦无法识得旁人。
11月13日,医院两次下了病危通知,周小燕守在床边。
14日凌晨,他溘然长逝,享年八十六岁。
张骏祥去世后,周小燕继续在上海音乐学院教书,
带学生,忙事业。
她一直很坚强,活到2016年,九十九岁才去世。
05
张骏祥这辈子,留下了不少好作品,
也经历了太多风浪,在时代的浪潮下,坚守本心。
但是在他的人生中,也有遗憾,
遗憾的是自己同事的死去。
但是这些也都掩盖不了他是名导演的事实,
在电影行业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信息来源:
1、花腔女高音周小燕的爱情与婚姻.凤凰网
2、他是引路人,领我迈进电影大门 张骏祥诞辰百年纪念大会在沪举行.中国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