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朴
自从《无限超越班3》亮相以来,它的热度和好评几乎成了不言而喻的事。连续12周牢牢占据了CSM71城周六档收视冠军的位置,还在优酷站内稳坐榜单第一,蓝鹰、Vlinkage、艺恩等平台的榜单也都榜上有名,简直成了综艺市场上的“霸主”,无可匹敌!而且节目中那些梗,简直是爆炸性的存在,不仅观众津津乐道,连社交平台都被刷屏,成为上半年综艺的亮眼符号。
但你以为《无限超越班3》只是搞笑吗?错!它不仅仅让你笑出声,更让你记住它。当别人还在跟风玩梗时,它早就把“造梗”做到大师级别了。第一季的“沈月爆哭名场面”到第三季的“许仙大乱斗”,再到“丁真蛇妖梗”,每季都有梗能突破圈层,打破次元壁!这些爆款的背后,不只是演员的表现,更是节目组对每个参与者独特魅力的精准挖掘和精心设计。
说到“12位许仙求刘涛原谅”这一段,简直让人笑出腹肌!把经典IP当作外壳,让刘涛和12位完全不同风格的许仙进行即兴互动,创意十足,搞笑又有看点,最后这个片段在抖音上收获了2000W播放量,堪称典型的“好内容自带流量,真创意自成话题”。
除了爆笑的梗和创意,节目从不避讳社会热点,敢于触碰行业的敏感话题。比如演员的流量与实力之争,郝蕾的一句“不红就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迅速刷屏,成为热议的金句;还有对“容貌焦虑”的反思,节目通过“一名女演员不是雕塑,也不是金丝雀”这句话,打破了颜值至上的偏见,让人深思。既有情绪上的共鸣,又有思想上的冲击,真的是极具价值感。
当然了,《无限超越班3》能走得这么远,除了它本身的内容创意,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营销的快节奏反应。当“蛇妖”梗爆火后,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各种鬼畜版、方言版的二创作品,瞬间播放量突破了亿次,也带火了西湖的雷峰塔、西湖醋鱼等景点,真是“出圈”得无与伦比。总导演吴彤也在节目中表示,虽然“蛇妖”这种梗很火,但更多是让人莞尔一笑的可爱。
而现在的观众,可不只是单纯想找点乐子看。在这个日益激烈的综艺市场,观众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升级,除了轻松的娱乐消遣外,大家更渴望的是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深度体验。《无限超越班3》完全精准把握了这一趋势,从内容创作到传播策略都紧随潮流,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不只是制造热梗,更融入了人文关怀,提升了节目的价值感,最终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裂变式的传播效应。
随着热度不断发酵,节目逐步完成了从娱乐产品到行业镜鉴的升华,行业价值也因此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节目组也在不断创新。在艺员的训练上,增加了小考环节,给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了更多展示与学习的机会。比如余宇涵,原本被李诚儒批评“什么都不懂像白纸”,但在监制的指导下逐渐找到了表演的感觉,最终在收官之夜获得了“无限瞩目”的荣誉。节目还邀请了众多行业嘉宾作为市场导师,通过他们的市场化视角给艺员提供了更多建议和机会,甚至在整个季节中发出了58份工作机会,帮助艺员们“原地就业”,可谓精准又接地气。
正如总导演吴彤所言:“我们没有用演技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想还原影视行业的真实生态。”《无限超越班3》不仅通过模拟职场环境,还涉及了性别问题、团队协作等社会议题,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职场画面。节目中,余宇涵的团队凭借高效协作获得了第一,而许绍洋的团队由于内部矛盾成绩不佳,这引发了网友们对职场经验的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决策力弱的领导很常见,更考验员工之间的协商”。
更让网友们有共鸣的,是“以流量定角色”的演艺圈现象,大家都认为这和职场中“论资不论能”的问题如出一辙。通过节目,大家意识到,“我们都在‘被评估’和‘被忽视’之间摇摆”。而郝蕾和刘涛的坚持,给了大众信心:“我们不能改变规则,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保持对专业的尊重和对真实的坚持。”
在节目结束后,许多艺员在演技和职业道德上实现了飞跃。获得“无限超越奖”的于小彤便感慨道:“参加《无限超越班》不仅让我学会了演技,更让我明白了做一名合格演员的意义,我会用一生去演戏。”这番话深刻诠释了节目最珍贵的价值:不仅是演技的提升,更是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无限超越班3》之所以能在综艺市场脱颖而出,正因为它成功做到了娱乐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