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五季的第六期,真是有点意外!没想到在这档节目里,居然能看到《导演请就位》的影子。节目中的四位嘉宾——宁静、徐志胜、周翊然、仁科,分别担任了“导演”的角色,拍摄了四部短片,呈现出了四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首先,宁静的短片画面精美,技巧也十分纯熟。徐志胜的作品则走的是抽象与无厘头路线。周翊然的短片则充满了青春气息,甜美浪漫。仁科的则走文艺风格,带有强烈的意识流特色。其中,宁静的短片《欢迎加入人体监控系统》被桃花坞的观众评选为第一名。至于我个人的喜好排名,则是仁科、宁静、徐志胜、周翊然。
从这四部短片中,我隐约看到了当下影视市场背后的一些乱象。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值得强调的是,以下评论并非针对这四位导演本人,而是针对他们所代表的四种电影类型。
首先,剧本真的非常重要,但在国内娱乐圈,剧本往往被忽视。剧本中,除了故事本身,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创意”。这几部短片虽然都显得非常简陋,但却能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创意”。这几位导演没有市场压力,没有创作的束缚,完全回归初心,发挥了内心的创意。尽管故事性较弱,但创意确实弥补了这一点。尤其是仁科的《流浪外星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仁科的脑洞非常新鲜,虽然叙事略显弱,但创新的点子让我觉得很有趣。
徐志胜的《传菌王》同样也很有意思,创意十足,但在故事性上明显欠缺。宁静的《欢迎加入人体监控系统》虽然从制作上非常精美,但在创意和故事性方面略显薄弱,甚至可以说故事并不完整。不过,这部作品无疑是“商业化”的代表,华丽的画面和精美的构图掩盖了创意上的不足。事实上,当前内娱市场上,很多电影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制作上精良,但创意和故事性却薄弱。即使各个岗位上的专业人士都做得很到位,结果却依然可能是一部“烂片”。这些“华丽的烂片”有些观众可能会买账,但它们的“空洞感”难以掩盖。
至于周翊然的《情书》,则显得有些老套,甚至不如《欢迎加入人体监控系统》。后者至少还有一些可以炫耀的制作价值,而《情书》就显得平平无奇。
如果将这四部短片代表的电影类型放到市场上,排名可能会有所不同。仁科的《流浪外星汉》大概会垫底,因为它过于文艺,很多观众可能理解不了,属于那种“孤芳自赏”的电影。在网络平台上看倒是可以,但要花钱进电影院观看,可能就有些难度了。至于其他三部作品,都有可能会有所销售。比如,《传菌王》虽然糟糕,但它的笑点或许能吸引那些“只是为了去电影院找乐子”的观众。宁静的《欢迎加入人体监控系统》凭借强大的明星阵容和大制作,可能会通过噱头吸引观众进电影院。至于《情书》,凭借“俊男靓女”的卖点,可能会稳稳地吸引一批年轻观众。
这四种类型的电影各有优缺点,而内娱市场中,跳出这四种类型的作品实在太少了。如何平衡剧本、创意和制作,依然需要电影人不断努力。
再强调一次,以上评论并不是针对仁科、宁静等人个人,只是针对他们所代表的电影类型。毕竟,这些导演本身就是玩票性质的拍摄电影,大家自然不必过于苛责。
最后,再回到《桃花坞》,谈谈这期的一些细节感想。首先,李雪琴真是掌握了宁静的“使用说明书”。宁静看起来不容易相处,但其实内心特别幼稚,像个小孩一样,喜欢被哄和夸奖。她其实非常想融入集体,只不过表现得比较傲娇,必须要有人哄着她、惯着她,这样她在这个集体里才能玩得更开心。其次,闫佩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仅主持了电影节的串词,而且处理与仁科的合作时展现了很大的格局。虽然仁科没有使用他提供的剧本,甚至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拍摄,但闫佩伦并没有与他争辩,反而选择了包容和支持,这种大度的胸怀,真是难能可贵。
此外,闫佩伦一直没有忘记万鹏,尽管万鹏后来没有参与这个项目,但闫佩伦仍然坚持提及这位老伙伴的贡献,展现出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好了,就说这些吧!我只是随便聊聊,纯属个人闲话,大家别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