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凌尘的口碑反转了?
在《无限超越班2》播出时,纪凌尘几乎是整档节目中的“笑柄”。他那抽象的演技和傻乎乎的性格让全网吐槽不断,甚至有网友跑到前女友阚清子的评论区留言,表示对她曾经的选择感到不解。那时,纪凌尘既是节目的笑点,也是流量的“密码”。
或许是因为这个“流量密码”太好用,也或许是为了迎合市场对“审丑”文化的偏好,纪凌尘在《无限超越班3》中再次回归,继续发挥他那独特的“抽象表演”。然而这一次,观众给出的反馈不再是带有群嘲意味的“好笑”,而是真正的喜剧效果。
在这一季中,纪凌尘变成了女明星们的“开心果”,他一出场,女星们总能从他的表演中捕捉到那些跳出传统演技框架的笑点。无论他和谁对戏,总有种“爱上了对方”的感觉。就连毒舌李成儒,也对他显得宽容许多,几乎没有再进行过分批评。
每当纪凌尘的“抽象演技”出现在综艺中,弹幕里的笑声总是不绝于耳。观众对他从嘲笑到包容,再到开始享受这种“审丑”的乐趣,似乎也在逐渐适应并接受了这种新的娱乐方式。
那么,究竟是大众被“审丑”的风潮同化了呢?或许,“审丑”真有其背后的规律,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竞演类综艺的观众,客观而言,或许大家的兴趣点不再只是演技本身,而是那些别具一格的娱乐话题和争议。
以《无限超越班3》为例,这档综艺从一开始播出,就引发了大量讨论。最热的话题无非是那些“奇葩艺人”和行业选角的争议。
例如,刘奕畅和李沐宸这对CP几乎撑起了节目的初期热度,大家一方面吐槽刘奕畅是“纪凌尘2.0”,另一方面又对李沐宸“表演不认真”表示不解。后续,丁真那“木头”般的演技和宣璐似乎与哈妮克孜搭戏时有些不和谐的表现,也都成为了话题的中心。这些艺人无一例外地引发了关于“奇葩”表演的讨论。
当然,其中有些艺人表现确实有些“奇葩”,而有些则是因剪辑或剧本设定而显得与众不同。宣璐在舆论发酵后公开回应,表示当时只是按剧组安排试戏,并未看到其他演员的试镜内容,这让她显得有些冤枉。无论是综艺刻意营造的“奇葩角色”,还是艺人们真实的表现,这些看点成为了节目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与此同时,制片人们的选角标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比如,有些制片人宁愿选一个没有演技基础的流量艺人丁真,也不愿选择功底扎实的颜安。而行业对女性艺人形象的定位,和她们实际能展现的演技范围,也往往存在偏差。
这让观众越来越不满内娱的选角机制,同时也渐渐明白了为何新剧越来越像流水线产品,缺乏惊喜。其实,这一切的背后,还是流量至上的时代趋势在作祟。
回到节目的本质上,一档演技竞演类综艺,却总是围绕“奇葩艺人”和“行业怪象”展开,这难免让人感到有些不对劲。真正的表演,似乎早已被忽视,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展示机会。
从整体来看,在《无限超越班3》中,最能打动观众的,反而是那些演技扎实且稳定的艺人,比如李依晓和奚望。这两位无论在面试环节还是后续的影视化环节,都展现了扎实的表演功底和情感共鸣。她们的演技,不仅没有一丝“抽象”,反而常常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李依晓在与其他演员搭戏时表现得游刃有余,百变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奚望虽然是后来加入的,但凭借多年的配角经验,她的演技同样没有任何逊色。特别是在《墨雨云间》中饰演的公主角色,更是深入人心。相比之下,尽管节目中的一些潜力新人也有亮眼表现,但他们的存在感往往不如那些“奇葩艺人”强烈,或者说,综艺剧本和镜头的聚焦点并未给这些实力派演员更多的表现机会。
这种变化与早期竞演综艺的风格有很大不同。当初,“奇葩”艺人依然是话题的焦点,但最终通过这些综艺得到突破的,还是如李依晓、奚望这样的实力派演员。通过这些节目,演技不凡的艺人能获得评委的青睐,从而得到更多演出的机会。
即便这些综艺节目早期曾经有很多槽点,甚至低俗的元素,但它们并没有让表演本身沦为“陪衬”。当时的综艺还能给予许多艺人转型和突破的机会,比如胡杏儿和倪虹洁在“湟族”时期的成功转型。而今天的节目似乎更多关注“奇葩”艺人和流量艺人,真正注重演技的部分则显得有些被忽略了。
因此,与其说《无限超越班3》给纪凌尘带来了笑点,不如说他成为了这个节目中最具娱乐性和轻松感的部分。大家都清楚,他的抽象表演不再是单纯的嘲笑对象,而是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