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朱丹再次成为热搜焦点,缘由竟是她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的鸡腿分配。节目中她将鸡腿分给男生,而把翅尖留给女生,还义正词严地说了一句“弟弟长身体”。本只是一个花絮片段,结果却被网友们抓住不放,指责她重男轻女。随后,旧账被翻出,她曾表示过要照顾弟弟的女儿,这更是引发了一轮轰炸。尽管朱丹发布了长微博道歉,但大多数网友依然不买账。
事件发酵后,其他明星也被牵扯进来翻旧账。叶一茜提到女儿对弟弟的敌意,梅婷在护儿时瞪了女儿一眼,傅娟则给孩子取名时幻想着是男孩。网络上哗然,部分网友对这种封建思想感到难以置信,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些女明星也曾是受害者,现在却在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女儿。就这样,朱丹化身成了新的“过街老鼠”。
实际上,这种情况早已不是首次。去年,麦琳因离婚综艺而被骂,李菲儿在选秀节目中被指责为烂同事,周雨彤在《花儿与少年》中被批自私。今年,李小冉在节目中顶撞前辈,黄圣依的母亲则被称为过于窒息的母亲。每次都从节目中的某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开始,经过剪辑放大,随即在各大平台上受到口诛笔伐。
这些热搜片段通常源自节目花絮或早期的内容。朱丹的事件发生在节目已播出到第六期时,却反而将第二期的旧片段推向热搜,难怪有网友指出,大多数人根本没在看完整的节目,而是根据热搜截图来发声。一些指责还挂上节目组的标签,无心插柳却帮助平台赢取流量。
真人秀本质上就是一个舞台,嘉宾的表现不可能完全真实。但剪辑师会挑选重点片段,配上绚丽的文字和背景音乐,立刻就能让事情变得面目全非。比如,周雨彤因为打呼噜和随意动别人的东西而遭到攻击,但后面的表现其实已经改善。然而,之前因为奥运会的言论引发的负面印象,观众早已带着偏见来看待她。
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大家看到的多是节目切片。若一句话被抽离出来,再配上愤怒的文字,便立马化作“罪证”。黄圣依的母亲在第一期便遭到强烈的指责,虽然后续几期她承认错误并道歉,可网络讨论却依然停留在最初的印象上。
节目组之所以如此操作,显然是为了剪辑出热门争议片段来赚取热度,点击量高的平台也会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朱丹的事件并不是新鲜内容,节目组却特意放出花絮来增加热度。观众们一边声讨其背后的阴谋,一边又不自觉地转发信息,默默成为了助力。
最后发现,每当一个明星被“骂”后,事情就此结束。没人讨论这其中夸张的剪辑是如何形成的,也无人关注这些争议到底对谁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就像朱丹的道歉无济于事,因为根本问题在于她说错了话,而不是剪辑出了问题。下次换一个明星,流程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