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的机智和成熟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在《是女儿是妈妈》的最新一季中,节目组给四位女儿安排了一个有趣的任务——让她们通过脱口秀的方式,把平时不敢对妈妈说的话表达出来。为了帮助她们顺利完成任务,节目组还特地请来了几位编剧来协助撰写稿子。
而写脱口秀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比如,黄圣依这几年几乎上遍了芒果台所有的情感类综艺,这样好吗?面对这个问题,黄圣依不仅给出了恰到好处的回应,还展现了独到的见解。
黄圣依的编剧是郭展豪。讨论稿子时,郭展豪提出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且有很高争议的话题:你上了那么多芒果的综艺,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展示在网上了,这样做好吗?让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
实际上,黄圣依确实参与过不少情感类综艺,涵盖了亲子关系的《妈妈是超人》,婆媳关系的《婆婆和妈妈》,婚姻关系的《再见爱人》,母女关系的《是女儿是妈妈》,以及事业奋斗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她几乎没有遗漏任何一类情感关系。
甚至有网友调侃,黄圣依简直是“情感调解大师”,和谁关系不好,就带谁上综艺,既赚了钱,又顺便解决了各种关系问题。
不过,黄圣依并没有因为这个尖锐的问题感到尴尬或者生气,反而很坦诚地回应了:“我觉得把生活中的一面展示出来,可能让观众从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或者避免的地方。就像一面镜子,摆在台面上,让大家看到这些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折射到自己身上,从而促使生活发生变化,或引发思考。我觉得这就是这些节目有意义的地方。”
黄圣依一语道破了情感类综艺的真正价值。每次讨论这类节目时,总有声音认为明星们的表现不过是演技,剧情是编剧写好的。但其实,不管是否是剧本,只要节目中展示的情感和人际关系是真实的,且这些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可能发生,那么艺人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便成为了观众可以参考的范本。
当然,参与这类综艺的风险也是不小的。郭展豪感慨道,黄圣依的内心非常强大,因为没有任何一段关系能经得起公众的逐帧推敲。面对这种评论,黄圣依依旧保持了清醒,她巧妙地回应道:“在任何关系中,没有人是完美的。参加这些节目只是让你更快地看清方向,有时也能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黄圣依的成长可见一斑。她在节目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显然从这些综艺中获得了不少收获。
在备采环节,黄圣依也提到了她的感受:“上了这些节目后,外界的意见和第三方的视角帮助我找到了很多自己可能忽视的问题。我可能有时候有点迟钝,心比较大。因为心大,我不太会立刻去解释或回应他人的刻板印象。通过这些节目,面对各种评论和建议,我反而能更清楚地认知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叨姐最欣赏黄圣依的地方——她不仅是观众的镜子,还能用节目作为镜子照见自己,提升自己。其他艺人可以通过情感类综艺反思他人的关系,进而洞察自己的人生问题,但黄圣依更能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认知,并将这些经验内化。
而且,她的思考非常深刻。在参加《浪姐》时,宁静曾经提醒她,不要过度接活,避免消耗自己,还特别告诫她:“你一定要有自我。”黄圣依认真听取了这些建议,并开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在《再见爱人》时,黄圣依也充分吸收了飞行嘉宾和网友们的反馈,最终做出了果断的决定——离婚。她在节目中的脱口秀环节表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芒果和网友们都在场。我能从真人秀中聆听到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好的我都接受,主打‘听劝’,坏的就不提了,我怕我分辨不清。”
事实上,黄圣依很清楚自己该听什么,该不听什么。在和郭展豪讨论稿子时,她能精准地指出稿中的问题。比如,她并不认为自己在节目中是“暴露家丑”。郭展豪在稿子中将她的妈妈比作前任,黄圣依反驳道:“妈妈不爱你的话,吐槽她就不需要拿前任来比较。再者,妈妈本身就是个梗,自带流量,不需要蹭别人的热点。”
这句话背后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别让前任蹭我们的流量——毕竟,今天的“前任”才是真正缺乏流量的人。
我还特别欣赏黄圣依的一点就是,她非常清楚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她说:“公众人物是社会形象的一部分,观众通过你看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成长、进步或情感共鸣。通过你,大家可以得到希望的借鉴,无论是开心还是不开心的情绪,这些都是我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如果能让更多女性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鼓励她们绽放自我,那我愿意去做。”
你也许可以说黄圣依在喊口号,但作为公众人物,她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敢于发声,这一点要比那些不愿承担责任、连口号都不敢喊的人强得多。
事实上,每年参与真人秀的艺人多得是,但很多人只是停留在打造人设或者暴露矛盾的层面,真正通过节目解决问题的却不多。相比之下,黄圣依显然是做到了有效的成长。
比如,朱丹参加《浪姐》之后,依然能说出“鸡腿给弟弟吃”这种话,显然连装进步女性都做不到,那么她的《浪姐》就真的白上了。
对艺人来说,真人秀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那也是一种不小的能力,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