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里桃花坞5》刚一播出,网友们便满怀期待。这一季进行了大规模换血,录制场地也选在了风景如画的地方,本应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节目播出过半,观众的关注度和追看欲望却大幅下降,坞民朱丹甚至遭遇了持续不断的舆论压力。
那么,相较于前几季,这一季的《桃花坞》到底差在哪儿?作为从第一季一路追到第五季的老观众,我总结出了三个关键原因。
首先,新嘉宾的综艺表现力明显下降。
在第一季,嘉宾们是真实社交,毫无虚假掩饰。虽然性格差异导致了不少冲突,但这些矛盾显得自然且富有层次,观众往往能感受到双方都有理,激发网络上的热烈讨论。而到了第五季,嘉宾们普遍过于注重“面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常常表现出虚假的社交态度,缺少真情实感。观众也因此明白了为什么早期几季能够成为经典。
节目核心人物宋丹丹的存在不可替代,而另一灵魂人物孟子义的缺席让气氛大打折扣。节目的设定是让一群人共同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环境中,开展各种业态探索,这对嘉宾的综艺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若每季都大换血,而不是稳步引入新人,彼此之间难以形成默契,结果就难免显得生硬且乏味。
其次,新一季的嘉宾缺乏创造力和行动力。
《桃花坞》并非简单的现实社会模拟,而是一个理想国,只要敢于梦想和行动,便能赢得支持。前几季嘉宾们纷纷脑洞大开,尝试各种业态和创意,节目充满活力。然而,这一季的业态尝试寥寥无几,甚至到了节目后期,多数内容变成了机械化的活动表演,观众看得出,只有节目组和个别主办人真正投入,其他人显得敷衍且无趣。
以朱丹的“坞爱记歌词”活动为例,明显带有怀旧复刻的意味,试图唤起观众的共鸣,但对新观众来说,缺乏共情点,显得单调且局限在个人回忆中。另一边,650组合沉浸在自我世界,大多数新嘉宾觉得他们喧闹甚至烦人,缺少互动的温度。
最后,缺乏团队精神与凝聚力。
宋丹丹在前几季中,常组织各种活动,增强成员间的感情和团结,尽力照顾每位坞民的感受,因而自然成为“桃花坞”的大家长,拥有绝对的号召力。相比之下,本季请来的宁静、汪峰和朱丹虽年长且有影响力,但他们个性较为独立,缺少倾听和协调团队的耐心。其他成员则分散成多个小团体,自顾自玩耍,缺乏整体的凝聚力。
综艺节目能够成功,往往靠的是所谓的“团魂”,成员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打造有趣氛围,这一点本季明显欠缺。
综合来看,除了嘉宾表现和团队氛围,剪辑组也难辞其咎。剪辑节奏零散、不连贯,许多精彩内容被放在加更环节,导致主节目缺少看点。目前我甚至不清楚新坞民都在尝试哪些业态。策划方面也显得乏力,如果节目中十几个人无法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内容,完全可以增加与外界的互动,比如外出采购,制造内外世界的反差,提升趣味性。
回顾第一季,无论是帮村民开拓销路、组织相亲活动,还是DIY修路和表演节目,都充满创意和温情,极具观赏价值。而这季的嘉宾组合、策划和剪辑都明显逊色许多,导致整体体验不佳。
你怎么看《五十公里桃花坞5》?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文由浑水默娱原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和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