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了最新一集的《五十公里桃花坞5》吗?这一期的内容相当充实,既有“哥哥姐姐好嗓门”的评比,也包括了引人深思的行为艺术“笼中人”。为了让观众尽情享受,这次的节目特别分成了上、中、下三集,让大家一次看得过瘾。
在“哥哥姐姐好嗓门”的评选环节中,参与者们的表现都很亮眼,最终汪峰所带领的徐志胜组却在情面牵绊下夺得了第一名。这一结果似乎在情理之中,话题性也并不算强。而另一边的行为艺术“笼中人”,却引发了不少争议。
回顾前几季,行为艺术的主题总是温暖人心,让观众沉浸在桃花坞的美好氛围中,完全自愿参与。但这一季的“笼中人”似乎有些强硬,嘉宾们被要求剖析自己的内心枷锁,并努力打破它。节目刚开始,几位嘉宾都认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试图揭示内心的困境,徐志胜和李雪琴更是贡献了不少经典语录。
当朱珠走进笼中表达时,她的发言却显得有些空洞,甚至说:“我很奇怪节目为什么要搞这种莫名其妙的自我感动,我觉得这个话题让我感到被困住了。”尽管她的发言简短,但随后席间响起的掌声让人收获了共鸣。
或许有些观众会觉得朱珠不守规矩,缺乏礼貌,但我认为她的看法其实很有道理。桃花坞本应是一个带来愉悦的地方,与现实生活有所区别,大家可以随心所欲,随意选择。而如今节目组为了制造更多流量,安排了许多压力重重的活动,像是“哥哥姐姐好嗓门”“笼中人”“运动会”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消耗体力,更容易让人感到焦虑。
就像仁科在“哥哥姐姐好嗓门”中表现不佳,回到家心情低落,尽管小伙伴们不断安慰,他的心情依然没有好转。对于仁科而言,舞台,无论大小,都是具有神圣感的,绝对不能随意对待。看到其他组的精彩表演,他感到更加沮丧,原本应该是自由快乐的他,却被这样的压力活动深深困住,难以逃脱。
此外,每个人的年龄与经历各有不同,像“笼中人”这样的活动要求每位“坞民”进行自我剖析,实在显得有些牵强。这种事本该和真正的好朋友倾诉,而桃花坞的参与者中又有多少能成为知己呢?即便分享出的故事感人至深,也未必能改变其他人对你的看法,反而可能带来误解。
举个例子,徐志胜带给大家欢乐的面孔,然而他在笼中自述有时会感到无助,这让人可能会误解他的幽默是伪装。而董思成呈现出阳光开朗的一面,但他却在遭遇冲突时表现得非常介意,结果显得内心薄弱且容易自我怀疑。
至于汪峰和宁静这对娱乐圈的前辈,他们早已领悟了如何巧妙地处理这些场合,去用半真半假的方式表达真心,却不引发争议。他们虽然也厌恶这种强行感动,却不想与节目组制造冲突。与之对比,朱珠则显得大胆许多,直言自己的不适,正因为她的坦诚,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你认为朱珠在《五十公里桃花坞5》中当众批评“笼中人”这个行为艺术,是否合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和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