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演《如懿传》之前,周迅的演艺生涯一帆风顺,佳作频出,备受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尊重与喜爱。
然而,这一切的辉煌都在《如懿传》播出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口碑急转直下,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如懿从少女时期的青樱开始,便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彼时 43 岁的周迅,尽管在演艺界有着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但岁月还是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
当镜头聚焦在她的脸上,那些细微的变化清晰可见。眼角的细纹,像是岁月镌刻的符号,即便在精致的妆容之下,依然若隐若现。皮肤的松弛感也逐渐显现,不再如年轻时那般紧致有弹性,与少女应有的青春活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一些特写镜头中,周迅的脸部状态更是暴露无遗。比如在青樱与弘历青梅竹马的场景里,本应是充满着纯真与青涩的画面,可周迅脸上的岁月痕迹却让这一幕大打折扣。观众们难以将眼前这位眼角带纹、皮肤略显松弛的女子,与那个情窦初开、天真烂漫的少女青樱联系在一起。这种外貌上的强烈反差,使得观众在观看时很难沉浸在剧情之中,不断地出戏,严重影响了观看体验。
在演绎少女时期的青樱时,周迅试图通过一些动作和神态来展现少女的活泼与纯真,比如嘟嘴、撒娇等。
但这些原本在年轻演员身上可能会显得自然可爱的动作,放在周迅身上却显得有些刻意和生硬。
她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够毫无顾忌地释放出角色的活力,而是在表演中似乎有所保留,难以完全展现出少女应有的那种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
在一些需要表现青樱少女娇羞的场景中,周迅的表演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她的表情和动作没有了以往的那种灵动与自然,给人一种在努力模仿少女的感觉,而不是真正地成为了那个少女。这种表演上的违和感,让观众们对她的演技产生了质疑,也让大家开始怀念那个曾经在荧幕上充满灵气的周迅。
年龄与角色的错位,成为了周迅在《如懿传》中无法跨越的一道鸿沟,也为她口碑的下滑埋下了伏笔。
在《如懿传》的创作过程中,有传闻称周迅参与了剧本的改动,而这一改动对如懿这个角色的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原本,宫斗剧的魅力就在于其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剧中人物在权力、利益和情感的漩涡中挣扎求生,各自施展手段,斗智斗勇。
然而,周迅所理解的如懿,是一个过于 “与世无争” 的女子 ,她试图将如懿塑造成一朵在黑暗的后宫中独自绽放的白莲花,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善良,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宫斗,甚至连借刀杀人这样的手段都不屑为之。
在剧情的发展中,这种人设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当其他妃嫔为了争宠、上位不择手段,使出各种阴谋诡计的时候,如懿却总是选择隐忍和退让。她一次次地遭受陷害,被人污蔑、算计,却从不主动反击,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在面对高贵妃的刁难、嘉妃的挑拨以及阿箬的背叛时,如懿的反应总是显得过于平淡和软弱。
她既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智慧和谋略来化解危机,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愤怒和反抗精神,这让观众们对她的行为逻辑感到困惑不已。
在后宫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和危险的环境中,如懿的这种 “与世无争” 显得格格不入,脱离了实际情况。
观众们无法理解,一个身处宫廷斗争核心的女子,如何能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还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这种人设的崩塌,使得如懿这个角色变得单薄和无趣,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喜爱,反而引发了观众的反感和质疑。
周迅在《如懿传》中的表演,除了人设方面的问题,在情绪演绎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作为一名演技派演员,周迅以往的作品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将角色的喜怒哀乐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感同身受。然而,在《如懿传》中,她在面对一些重大事件时的表演,却显得情绪起伏过小,缺乏张力,未能充分展现出角色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比如在如懿失子的情节中,这对于任何一位母亲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本应是一个充满强烈情感冲突的场景。然而,周迅的表演却显得过于平静,她没有通过强烈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来展现如懿内心的悲痛欲绝,只是淡淡地流露出一些悲伤的神情,让观众很难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痛苦。相比之下,其他剧中类似情节的处理,往往会通过演员的大声痛哭、撕心裂肺的呼喊以及绝望的眼神等方式,将角色的悲痛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为之动容。
又如在如懿被打入冷宫的情节中,这是如懿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她从一个备受宠爱的妃子瞬间沦为了阶下囚,生活环境和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懿的内心应该充满了绝望、愤怒、不甘等复杂的情绪。
然而,周迅在演绎这一情节时,情绪的变化并不明显,她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没有展现出角色应有的反抗和挣扎。观众们无法从她的表演中感受到如懿内心的波澜壮阔,也难以理解如懿在这样的困境中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这些关键情节中情绪演绎的平淡,使得如懿这个角色的感染力大打折扣,观众们难以与角色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这也让周迅的演技受到了观众的质疑,成为了她口碑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懿传》作为《甄嬛传》的姊妹篇,在播出后不可避免地被观众拿来与《甄嬛传》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剧情逻辑上,《甄嬛传》的故事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甄嬛在宫中的每一次危机与转机,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观众们看得直呼过瘾。
而《如懿传》的剧情则显得拖沓冗长,节奏缓慢。
剧中有很多情节过于琐碎,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导致观众在观看时容易感到乏味和疲惫。如懿与皇帝之间的感情纠葛反复无常,缺乏合理的铺垫和发展,让人难以理解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
而且,剧中的一些情节设置也存在明显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比如如懿被打入冷宫后,生活条件竟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与历史事实和常理严重不符,让观众们对剧情的可信度产生了质疑。
制作水平方面,虽然《如懿传》在服装、道具等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与《甄嬛传》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服装的设计上,《如懿传》的服装虽然华丽,但有些款式却不太符合历史背景和人物身份,显得过于夸张和现代。道具的细节处理也不够精细,有些道具看起来比较粗糙,缺乏质感。而《甄嬛传》在这些方面则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服装的材质、款式,还是道具的制作和摆放,都充分体现了剧组的用心和专业,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精美的宫廷世界。
在口碑和影响力上,《甄嬛传》播出后便迅速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至今仍在各大平台上保持着较高的播放量和讨论度。它不仅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宫斗剧热潮,还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而《如懿传》在播出后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口碑却远不如《甄嬛传》。
观众们对该剧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它无法与《甄嬛传》相媲美,这也使得周迅在剧中的表现受到了更多的批评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