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不知道是电影太冷门,还是我选的电影院太冷门,叶秋臣一个人包场看完了全片。
本以为这个题材在全黑环境下单独看会令人后背发凉,但事实证明的确多虑了。
除去少量突然蹦出来的恐怖画面,其余就和普通动画片并无区别,一点也不可怕。可毕竟那些惊悚元素是确实存在且无法跳过忽略的,所以此片又不适合带孩子们去看,进一步收窄了受众群体。
上映6天票房在8000万左右,也算是意料之中的成绩。相比追光动画在2023年暑假推出的《长安三万里》而言(票房18亿+),差距确实非常明显。
很多电影拉着有影院资源的机构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排片,让数据体现在票房上。《聊斋:兰若寺》也不例外,从出品发行方来看,都能找到万达的影子。
但不论背后的资本操作如何,观众最买账的还是故事本身,即便大规模的排片,也不能强迫大家掏银子去买票。
以影片质量来讲,也许是看之前的期待值过高,导致我对《聊斋:兰若寺》非常失望。
因为,它甚至不能称之为一部真正的电影。
这属于典型的拼盘式电影,每个单元的导演都不同,故事之间毫无关联甚至没有一丢丢的联动,造成了比较割裂的风格。其实可以选择做成像《中国奇谭》那种短小动画的模式,说不定还能收获相当不错的口碑,可若是以大银幕的形式来呈现,就略显勉强了。
片中也有一些吐槽和自嘲的台词,比如“脸都没有,如何敢来吓人”,以及“可不就是故事不行,才整出各种花活儿吗”等等。
整部电影理论上来讲共有六个部分,分别是单元故事《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和《鲁公女》,以及串联五个单元的《井下故事》。
接下来,叶秋臣就根据上述顺序来逐个评价,无可避免将涉及大量剧透,请介意者慎入。
1.崂山道士
看起来有点像小时候的动画《阿凡提的故事》,所有人和物的材质都是毛绒布偶感。
这个单元讲述了一个叫王承的男人,在街上碰到能凭空种出梨树的道长,还顺便惩罚了不施舍梨子的商贩,王承为了学习自己心心念念的法术,于是前去拜师学艺的故事。
最初道长只让王承砍柴挑水做粗活,虽然这个年轻人嘴上说能吃苦,但早就忍不了准备逃走。在准备逃走时,意外发现道长和其两位好友在月下小酌,此三人的法术令王承目不暇接,最后他们更是直接跑到月亮上去看嫦娥仙子了。
王承很羡慕,但不希望继续熬下去,于是找个借口想离开,并恳求道长教自己一个“穿墙”的小法术。
道长同意了,并告诉对方不能作奸犯科,也不能哗众取宠。
以“入之”为口诀的法术,王承在道长面前竟然成功了,但回到家后想要展示给众人,却只是在脑袋上磕出两个大包而已。
这段故事唯一值得深入思考的情节,就是王承落入井中后那个凝视水面的镜头,暗指“小丑竟是我自己”。同时那水中月亮也让他想起了法术中的月亮与嫦娥,更凸显了“求之不得”的思想。
通篇的毛毡质感很新鲜,但明显讲故事的功力不足,所以谈不上深刻,只能说完成了而已。
2.莲花公主
全片里最低幼的故事,可以直接剪出来给孩子们看的程度。
这段内容的主角是一个叫窦旭的小男孩,他平时调皮,经常在课堂上挨批评。这次由于没有认真作画反倒在纸上画红披风大侠,甚至还写上了打油诗“心中有一剑,侠义走四方”,导致老师让他罚抄诗文300遍,于是便跑到河边睡着了。
没想到闭眼之后,竟然误入藕花深处,醒来时发现自己变小了,躺在了莲叶上。
蜜蜂王国的两个侍卫带他去见了女王,女王请窦旭来教授自己小女儿书画,类似小家教。
这个小女儿就是莲花公主,由于长相甜美可爱又萌动,一瞬间就把窦旭迷住了。两个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莲花公主更是带着窦旭满天飞着玩。
在花朝节当日,他们碰见了大黑妖,造型有点像兽族和僵尸的结合体。
女王为了保护蜂国臣民而牺牲,走之前把莲花公主托付给窦旭,接着莲花公主就继承母志去对抗大黑妖了。
窦旭此时苏醒,发现有一条大黑蛇正在攻击蜂巢,于是他化身自己纸上画的那个身着红色披风的侠士,用毛笔戳中黑蛇的眼睛,拯救了蜂国。
该单元里还提到了《春江花月夜》,吟诵了一些诗词。印象比较深的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让我联想到了回环诗的巧思——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3.聂小倩
作为整部《聊斋志异》里大众熟悉度最高的女性角色,聂小倩进入动画片的角色清单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第三个故事便是命题作文进行展开了,主题是“情”。
虽然名字依旧是宁采臣和聂小倩,但背景换成了民国时期。
男主是个医学生,女主则是在兰若坊酒店里勾人魂魄,再供养夜叉姥姥。
框架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换了个壳子继续讲倩女幽魂。
有一幕是小倩帮助宁采臣藏在水下免于被姥姥发现,本以为会有王祖贤那版的经典场景再现,可惜没安排。
此次的燕赤霞是个大胡子,形象颇为颠覆,他那个脚丫子特别抢戏,仿佛隔着屏幕都闻得到味道。
夜叉变身后的造型有点过于现代了,没想到燕赤霞竟突然掏出一把枪打了过去,看到那一幕时我真有点憋不住了。
后来宁采臣和小倩生活了一段时间,到了准备成亲的时候,夜叉却突然来寻仇,多亏燕赤霞留下的革囊才躲过一劫。
但革囊还想把小倩也收走,宁采臣他俩拉扯这段,仿佛是被拆散的白素贞和许仙。
此时小倩主动吻了宁采臣,因为嘴唇相接时被人的气息所影响,小倩突然就变成了人……
接着男主说的那句“乱世还有其他的夜叉”,我也很怕他会带着小倩跳戏到某些特定题材的故事里……
虽然结局是HE,但违和感很重。
4.画皮
全片最佳单元,不论是叙事节奏还是故事立意,都要高出其他的内容。
妻子为丈夫做饭,餐桌上是精心烹饪的馒头藕片和香菇青菜,但却被嫌弃清淡。
清淡的不是菜肴本身,而是感情淡了。
就连妻子叮嘱要去修复的铜镜,丈夫也完全没有在意。
那面镜子是丈夫大婚时送给自己的,她视若珍宝,但对方却早已不在乎了。
从开头一个隔墙捡风筝的细节镜头,就已经暗示了两人无儿无女,讲故事的能力相当不错。
丈夫在路边碰见一年轻女子,在听说遭遇后便答应收留对方在自己兰若寺旁的书斋里,其实是被美色所迷。
女子更是主动勾引,甚至说出了“金屋藏娇”的关键词。
丈夫难抵诱惑,于是便口头承诺会照顾女子,给她一个“家”。
妻子为迎合丈夫的口味,下厨做了很多重口味的菜肴,过程中被呛得厉害。结果在送饭时察觉到了异常,又经小道士点拨,确认了该女子是邪祟。妻子似乎对味道很敏感,因为她和小道士都是通过闻才意识到女子有问题。
夫妻俩回到书斋,发现女子正在换皮,伪装自己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这场戏用于扣题。
女子将丈夫的心掏空,接着换上其他的皮继续投靠另外的人家。
小道士将其打回原形,有点像《僵尸新娘》的感觉。
在灰飞烟灭之前,女子强调自己只想要一个“家”,可那些承诺的人都食言了。
妻子为了拯救丈夫,于是去找了小道士推荐的高人,高人看起来是个疯疯癫癫的乞丐,从身上搓下一大颗泥丸,让妻子吞下才答应救人。
妻子忍着恶心将泥丸吃下,接着又去井边。
本以为是要投井,结果只是洗了洗嘴边的泥,然后守在井边哭泣。
回到家后,她对着丈夫泛起一阵恶心,让腹中泥丸吐在心脏处,丈夫竟神奇地复活。
妻子耳边响起了丈夫此前说的话,旧东西该扔就扔。
在丈夫表忠心的忏悔声中铜镜坠地,接着就是瞬间黑屏,伴着妻子讲的两个字——恶心。
整个内容都比较扎实,包括洗掉嘴边的泥是暗示她包容丈夫的错处,铜镜磨损后又坠地暗示着夫妻情感破镜难圆,丈夫镜中多张脸指的是虚伪多面,以及用“旧东西”来以物喻人。
那两个字“恶心”更是既形容了泥丸,又形容了这段婚姻和丈夫的不忠。
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细节呼应做得极妙。
另外还需要额外提醒一下:这段故事有那种典型的Jump Scare,害怕的朋友们要留心。
5.鲁公女
这是第三个关于“情”的故事,讲述了张于旦和鲁小姐之间两生两世的爱情故事。
张于旦是个读书人,在偶遇野猪攻击时被鲁小姐救下,遂一见钟情。在归还对方遗落的香囊时,意外发现鲁小姐已经身故,被埋在了兰若寺外。
他连续在鲁小姐的墓前读了三个月的诗,引得鲁小姐现身。鲁小姐为了能够重新投胎,于是要完成拯救九条性命的任务,于是她就坐在张于旦的肩膀上四处救人,还给对方起了一个昵称叫“鱼蛋”。
每救助一条性命,鲁小姐便会重一些,九瓣金莲也会打开一片。
眼看着就差最后一瓣,鲁小姐与鱼蛋此时已经情根深种,但鱼蛋还是希望鲁姑娘可以重获新生。
在兰若寺旁的水边,多番纠结之下,鲁小姐还是救下了一条不小心跳到岸边的鱼。
接着她与鱼蛋约定下一世也要相守,鱼蛋送鲁小姐到了黄泉深处,途中帮助了一个推车的老婆婆,这个老婆婆就是掌管孟婆汤的,为感念两人相助的善意,所以让鲁小姐少喝了一些,下一世便能记得鱼蛋了。
鱼蛋走之前,老婆婆还叮嘱他若是十六年后有疑惑,别忘了兰若寺的井。
十六年后鱼蛋老了,不小心在兰若寺坠井,爬出来时模样竟与十六年前完全相同。
鱼蛋来求亲,但鲁小姐认定她心中所爱已经年老,在绝望之下上吊。
再次来到黄泉,鱼蛋打碎了鲁小姐端起来的孟婆汤碗,背着她快速逃离。
在背起来后,陆姑娘回忆起了前世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味道,于是两人相认。
画面是五个故事里最用心的,黄泉的彼岸花很美,逃离时的海浪很美,鲁小姐在舍身崖顶上坐着的红衣图也极美。
这个故事除了轻生的安排略微突兀,其余的处理都还行,不好不坏的无感类型。如果强行解释的话,那便是鱼蛋获得了十六年的青春,所以鲁小姐就要把自己十六年的时间搭进去,来搞一个时间守恒的定律。
但显然片方并不是这样计划的,他们只想让鱼蛋再去黄泉一次救下鲁小姐,以此来释放更多的大场面。
6.井下故事
主要用于串联五个单元故事,主角是个落榜书生,为了避雨赶路所以一个人夜宿兰若寺。
我刚好是一个人观影,他是一个人单独行动,就还挺应景的。
此前给书生的人设便是不怕邪物,所以在讲故事和在兰若寺里时,他都会反套路地不去害怕,反而是觉得新鲜。
在意外被拖入兰若寺的井中后,他见到了蛤蟆(灵蟾上人)和乌龟(玄龟子大师)在比赛讲故事,刚好需要一个裁判。
这场戏也挺有意思的,暗示观众可以同步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大家也是裁判。
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甚至还可以中途按暂停键,给出意见,并搭配各种Reaction。
我本以为是以兰若寺的建立和衰亡为时间线来安排故事顺序,但事实证明想多了,完全等于大量海选后的TOP5进行随机组合。
大部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应该就早早猜到了,这个书生就是蒲松龄。
由于是聊斋题材,所以蒲松龄自然就成了串联各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在每段讲完后都要小小点评一下。
第一轮比赛没出胜负,蒲松龄还给了命题作文“情”让两个选手临场发挥。第二轮比赛也没有结果,于是蒲松龄就自己讲了《鲁公女》。在这个故事里,鱼蛋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作者本人,因为读书人的设定加上不怕邪物,这是明显将自己代入了。
讲完之后,蒲松龄意犹未尽。
最后在兰若寺门口补齐了对联“一方净水由有相处知虚妄,几则乱谈自无羁间见真情”便拂袖离开。
从出来后那个抻懒腰的细节来看,整部电影大概率就是他的一个梦。
正片内容至此结束,字幕播放时右侧提示“别急,还有彩蛋”,彩蛋内容就是追光动画的下一个系列《三国第一部:争洛阳》,预计2026年暑假档上映。
我认为,《聊斋:兰若寺》本身可能只是追光动画的实验品,从故事框架到制作风格,处处都在试探观众的喜好。
电影在尝试不同朝代的不同类型故事,甚至是某个形象或者是场景都尽可能填充进去,仿佛也想把选择权交给观众,看看最后是哪个单元更受欢迎,然后再开发长片。
毕竟是打着追光的标签出品,视觉效果和画面质量没得挑剔,这一项基础能保住6分的及格成绩。
豆瓣目前6.7分,多出来这0.7分,才是讲故事的能力。
其实细节处理确实比较粗糙,但就像电影的台词说的,他们更关注的不是细节,而是故事。
但我想说,故事其实也没讲好,至少没有全部讲好。
片中也有诸多《长安三万里》的影子,比如《崂山道士》单元嫦娥仙子在酒壶上跳舞这段,与柘枝舞的处理方式颇为相似;鲁小姐的设定与诗剑双绝的奇女子裴十二非常相像,都有股英姿飒爽的劲儿;蛤蟆乘着水上天那段也与李白吟诵《将进酒》有异曲同工之处。
优点就是视效和画质全程在线,某些画面截图之后可以直接当屏保的程度,片方为此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影片里也有许多的奇思妙想,就像是金点子的集合体。
缺点也很多,比如角色的部分举动显得过于刻意,有时候强行加入很多看起来搞笑可爱的情节,“演”的痕迹过重。
过程中偶尔也出现了画面流畅度欠佳和些许卡顿的情况,但不影响整体的观感。明明《鲁公女》并不算特别感人,但蛤蟆和乌龟还是抱在一起哭成狗,然后竟然出了一幕把五个故事关键剧情放在泡泡里的投票环节……
虽说是蒲松龄和聊斋故事,但以“兰若寺”为后缀,不如用“兰若寺之井”要更切题,因为所有故事仅仅只是借用了这个元素而已,并没有充分利用和扣题。
若追求视听效果的朋友们,不在乎故事剧情如何,只想在大银幕上欣赏绝美画面,那可以放心买票冲一冲。
然后,千万别认为是动画片就带孩子去看,会后悔的。
总的来讲,鉴于故事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惊喜但大多数稀烂,所以建议大家等资源上线再看即可,不要买票去浪费钱了。
不值得。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