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临近上映,却被传即将撤档。映后见面会面对观众询问,导演坚定回应,尽管正面临困难与考验,但“我们不撤档”。
这样的态度,也让人联想到了影片呈现的内核。
关于竞技体育,有一句话在近期收获了无数点赞与共鸣——当一个人在想赢的时候,Ta的脸上是没有笑容的。
饰演的角色江宁就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中准确呈现出了运动员的这种状态。从初版海报、预告曝光,到影片亮相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特写镜头下的她,也成为了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
坚定、果断,甚至对自己狠到有些决绝,这样的表演和状态在过往张子枫完成的角色身上并不常见。接受1905电影网《对话》栏目专访时,她表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且有趣的尝试。
“我在她身上看到‘野心’,就是‘我想要赢’,我想要我所有的付出有一个结果。”这种正视“野心”与“欲望”的心态深深打动了张子枫,不只是接演这个角色,江宁也给当下的她注入了更多能量和勇气。
“至少在拍戏这件事上,我会开始正视自己的‘野心’。比如想演更好的角色,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想让自己做得更好,”张子枫说,“或者当我做得不错的时候,我也会告诉自己:你确实挺好的。”
01
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中,张子枫饰演的花滑运动员江宁正面临着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身为教练的母亲(饰)严苛的训练方式,以及突然出现的天才对手,让本就已处在情绪爆发边缘的她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压力。
镜头之下,“江宁”满脸血色、充满狠劲儿的神态让许多人眼前一亮。不同于过往大大小小的角色,张子枫似乎透过这个人物,实现了表演上的又一次蜕变。
最初,吸引她接下这个剧本的主要原因,正是这些前所未有过的“可能性”。
比如花样滑冰这一运动元素。补习大量比赛视频之后,“我挺被她们身上这股劲儿打动的,”张子枫坦言,“我很难想象她们是靠什么撑下来的,因为这不仅是心理上面临的巨大压力,还有生理上的疼痛感、体力消耗等等。”
也正是这股“劲儿”戳中了张子枫。于是,当有机会能够演绎一个“花滑选手”的时候,她便希望能做到最好。
从最初上冰时努力保持平衡和专注,到之后在一次次摔倒中被激发出类似选手训练与比赛时的信念感,张子枫通过前后近半年的训练,逐渐靠近着江宁的世界。
当然,《花漾少女杀人事件》聚焦的不仅仅是冰上技巧。江宁这个角色与母亲王霜之间的情感张力,也在一场场戏份的推进中不断堆叠、爆发。
电影中,两人在冰场上有过多次直接“碰撞”,但令张子枫印象最深的,反倒是母女二人在家里的饭桌前分吃蛋糕的戏份。不同于过往情感戏表现张力的“大起大落”,两个各自心怀想法不愿摆上台面的人,在桌子的两端暗中较量,“这种势均力敌的状态我觉得还蛮有趣的。”
在她的理解中,那一时刻的两个人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冠军早已不只是王霜的救命稻草,更是母女二人共同的救赎。
开拍前,张子枫还就“江宁是否真的热爱滑冰”这个情感原点,专程与导演和监制做了反复沟通:“我当时很纠结,江宁到底喜不喜欢滑冰?真的一点都没有爱吗,只有痛苦和母亲的压迫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张子枫与导演的设想中,江宁也拥有过钟灵那样的无忧无虑,只不过后期对于认可与成功的渴望让她忘记了这种感觉,“我相信她一定是爱滑冰的,就像电影中最后表达的,我不是为了你而滑,我是为了我自己。”
02
竞技体育生态中,江宁所经历的发育关考验是所有选手都必须要面临和克服的“生长痛”之一。
尽管相比之下,表演者不会有运动员那么强烈的“孤注一掷”感,但从儿时纯粹靠兴趣与天赋吃饭,到慢慢长大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张子枫也同样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经历、适应成长带来的变化。
“我很害怕一直交出一成不变的答卷,毕竟自己在成长,我希望自己的能力也是有所成长的。”张子枫坦言,自己很难总结出具体的的解决方式,但她也在努力“发散自己”,寻找更多可能性。
监制有时会和演员交流表演的“松弛”,而张子枫也慢慢发现,演戏有时需要演员给到一些不确定性,“我越拍越发现有时候自己觉得最完美、最对的那一条,未必是最合适和最好的那一条。因为电影是个很整体的东西。”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首映之后,很多观众都在江宁身上看到了不同于张子枫过往角色的色彩。而她自己也同样从人物身上收获了思考与能量。
“在她身上‘野心’不再是一个贬义词。她非常正视自己的野心,我就是想要赢,想要我所有的付出有一个结果。”这种态度在张子枫看来很“当下”,同时也触动了她。
如果说曾经的她有些抵触和惧怕野心、欲望、执念这些词语,那么这次表演经历和这个人物,某种程度上帮助她重新找回了为热爱专注的感觉。
“至少在拍戏上,我会正视自己这份‘野心’。”张子枫说,“比如想演更好的角色,想得到更多来自的大家的认可,想让自己做得更好。或者在做得不错的时候及时告诉自己,你确实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