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新一期《五十公里桃花坞5》,这一期节目主要是举办了桃花坞五周年联欢晚会。
《桃花坞5》五周年那一夜,四个汪峰一同站在台上,我直接就笑了,笑得手机都砸到了脸上。
原来,像王峰这样的老前辈,也有玩得起的一面,只不过他的方式和我们不太一样。
并非是他们模仿得极为相似,而是我猛然间察觉到:原来“玩得起”,竟然能够被拆解为,四种不同的开启方式。
别的综艺凭借剧本的冲突来吸引目光,而它却通过一场cosplay将“体面”与“豁得出去”同时点亮,这般操作比登上热搜还要精准。
别着急感慨“汪峰脾气咋这般好”。
我反复看了好些遍,发觉他每次“情绪起伏”,都恰好触到了观众的兴奋点:皮衣刚一显露,他先是瞳孔即刻变大,过了三秒,便立刻跟着节奏点头,特别似我闺蜜在众人面前被翻出旧事时的模样。
—开始是一阵极为的尴尬,紧接着便兴奋起来了。
这种“慢半拍却恰如其分的转变”,把原本的难堪,巧妙地转化为了一种意料之外的欣喜。
更妙的是,徐志胜在演唱那首《春天里》的时候,不小心把调子给唱错了。
弹幕上大家都在不停地刷着“救命”,不过呢,我却留意到,汪峰悄悄地在副歌部分加上了垫音,把那一处破音很巧妙地变成了和声。
就在那个时候,我明白了:所谓前辈带领新人,不一定就得靠讲大道理,只要说一句“我帮你担着”,就已经够了。
辣目的长发汪峰一甩头,全场尖叫。
我本以为,汪峰会介意被cos早期黑历史,结果他冲辣目比了个rock手势。
后来采访他说“看到年轻时的自己”,我突然被击中:原来接受被调侃,也是跟过去的自己和解。
节目把这段剪成“汪峰夸夸群”,但我倒回来看,其实当李雪琴刚开口时,他下意识地摸了下鼻尖。
心理学上讲这是紧张的表现,不过仅过两秒后,他便大笑起来,这种反差比段子还要有趣。
我们常说“情商高”,其实只不过是将紧张转化为幽默的一种能力罢了。
这让我想起,上周公司团建之时,新来的实习生,一不小心就把老板,P成了表情包。
全场陷入安静的那一瞬间,老板突然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那张图,并且还加上了一句,“我最美”。
尴尬之情,瞬间转变为团魂。
桃花坞不过是将这一幕进行了放大,以此告诉我们:得体与自黑,二者并不存在冲突。
许多人觉得,“玩得起”就等于没有脾气。
不过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隔壁的综艺里,那些嘉宾为了能赢下游戏,竟然互相去扯对方的头发。
可桃花坞呢,它很巧妙地借助一条价值400欧元的项链,设计了一个小计策:宁静发放免费券,通过这个办法把店里最珍贵的“宝贝”给“骗”出来了;汪峰一开始的时候,脸色不太好,但等他听明白规则之后,却主动把项链拿了出来,还加了一句“别再还给我”。
观众看了觉得很有意思,他自己也很机灵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游戏就算输了,风度可不能丢。
最让我触动的,是饰品摊收摊的那一天,汪峰把没卖完的饰品全部挂在了公共区域,旁边还写着“留给有缘人”。
我当时最先想到的是:这不就跟线下的“清空购物车”一样嘛?
之后再细细一想,他实际上是把“珍贵”变成了“共享”把“损失”变成了“我愿意”。
这比任何一句很有哲理的话都要更加浪漫。
当然节目并非没有谋划。
导演组显然知晓汪峰的绯闻标签,才竭力安排唱歌部分。
我起初感觉自己被利用,直至看到弹幕频繁地刷出“原来他唱歌这般动听”。
猛然领悟:有时标签并非束缚,而是阶梯,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攀登。
如果汪峰在那一天甩脸子然后离开,热搜或许就会是“汪峰脸色阴沉”。
但他做出了留下接着接梗的举动,于是标题便变为“四个汪峰把场面给炸开了”。
同样是一个素材,所持的态度不一样,故事的走向就完全发生了改变。
这比我们去撰写年终总结还要更贴近现实呢。
我怀疑节目组或许,此前就预见到了他的反应。
得知道每次那些“崩溃”的镜头剪辑得格外,合适就仿佛是经由AI精准计算得出的一般。
不过再细细一想,能够被预料到,还能冷静地去应对,这本身就需具备足够的底气。
就像我明明知晓,闺蜜要翻看我的黑历史,却仍能提前选好滤镜——这般预判,其实就是一种契合。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桃花坞之所以能够办到第五季,是因为它从不依赖“撕X”来博取关注。
它把“庄重”当作游戏的外衣,用心地去设计、打磨。
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穿得,得体与此同时也能玩得,尽兴。
下一次团建,我也想试着cos老板,看看他会不会像汪峰那般,先是眼睛微微一眯,随即笑着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