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山河为证》发布了定档预告片内容,这部作品8月15日全国院线上映。这是一部正面呈现中国人14年抗战历程的纪录片作品。该片甚至于被打上了“首次正面呈现”的标签。而这样的作品,质量成败的关键点在于编剧,尤其是在于编剧是否可以把自己储备的相关历史知识以史学结合纪录片的方式,精准呈现出来。
目前,《山河为证》放出的定档预告片,暂时没有让影迷眼前一亮的地方。这款定档预告片当中,无论是从日寇头领视角讲,还是从苏联或者英美头领视角讲述,其实都是以往的历史课本当中出现过的。中国现代史当中,抗日的章节,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初中生们要学习,要考试,高中的文科生们也学习和考试。所以,定档预告片当中目前出现的这些内容,大家都熟悉。
把熟悉的内容,用纪录片的方式再讲一遍,显然无法成为精品。其实,在纪录片作品当中,讲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作品很多。这样的院线纪录片作品,也已经有不少。《山河为证》真正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讲出不一样的、更深刻的抗战历史内容出来。像预告片当中,中国人民抗战的意义啊、在二战历史当中的地位啊等等,是中学历史考试当中的必考题,大家都过分熟悉了。
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是,尤其是很多高中的文科生,对于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意义、世界价值等等,都背诵的滚瓜烂熟了,部分纪录片作品,最终采用的也是这些教科书上的答案,因此,纪录片作品无法做到比这批学生们更深刻。而中学文科生们不具备,或者说具备相对较少的历史知识是什么呢?应该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到底是如何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的。
在咱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当中,对于上海沦陷、南京沦陷、武汉沦陷……等等,均有讲述。但是,这些内容均面对言之不详的问题。尤其是到了抗战的中后期,中国人民如何坚持抗战的,则对于中国境内战场的讲述不够全面。中国抗战,是如何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下来的?很多上过高中的文科生们其实是没办法仔细回答清楚的。
而咱们的抗日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也基本上没有以这种宏大且连贯的历史视角讲抗日战争的。与之相对的例子,则是《大决战》这样的电视剧作品,从这个相同的视角,讲中国的解放战争,讲的非常详细,细节饱满,主线也不乱。咱们目前的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作品,还多是集中在一场战斗,或者一次战役层面上,根本没有“抗日战争”这种宏大历史视角的。
所以,这个视角,才是“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纪录片作品当中最为稀缺的。在中国抗日的战场上,我们是如何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下来的,如果在《山河为证》当中能够讲述清楚,那这部纪录片的价值、艺术性等等,就出现了。如果只是把历史课本上的内容用纪录片的方式呈现一下,就缺乏价值了。
我印象当中,纪录片工作者陈钦带着自己的团队,做过类似的工作,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当中一场接着一场的战役,全部用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出来过。但是,这个团队做的纪录片,是一百多集。我是十几年前看过的了,印象当中,每一集的时长都不短。这样的体量,是院线纪录片无法比的。
因此,像这次的《山河为证》如何在120分钟的时间当中,把真正有价值且全面的中国人民抗战内容讲清楚、讲明白,还是非常考验创作者水平的。这样的作品,糊弄式的创作很容易,但出精品,非常难。希望《山河为证》是精品,而不是糊弄事儿的商品。(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