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刊| 总第4039期
必须承认,《戏台》开篇不像电影。一个个粉墨登场的人物,对话里抑扬顿挫的语调,怎么看都像话剧。
像话剧也正常,因为电影改编自同名话剧。随着剧情的推进,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笑点密集,剧本扎实,台词也有深意,如此高级的喜剧,大银幕上已经许久未见。
《戏台》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德祥大戏院的吴经理(杨浩宇 饰)请五庆班来演出,京城观众都渴望一睹名角儿金啸天(尹正 饰)的风采。可谁知刚刚打进城的洪大帅(姜武 饰)偏要来听戏,他不光听戏,甚至还想改戏。
就这样,在德祥大戏院里,围绕一出《霸王别姬》,军阀、演员、观众都卷到了一起,台上台下,热闹非凡。
01
民国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洪大帅打进北京城,各色人等的反应是不同的。
教化处处长徐明礼(陈大愚 饰)琢磨的是投机。早在城破之前,他就研究洪大帅的喜好,琢磨着如何在大帅面前露脸,捞取好处。
德祥大戏院的吴经理想的是赚钱。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戏院照常开张,票也已经卖完,他最关心的是五庆班能否按时抵达。
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 饰)想的是如何保证演出成功,别砸了戏班的招牌。原来戏班里的“台柱子”金啸天因为心爱的女人弃他而去,抽起了大烟,此刻浑浑噩噩无法登台。
饰演虞姬的凤小桐(余少群 饰),一门心思想跟师哥金啸天搭戏,合作一出精彩的《霸王别姬》。
洪大帅的六姨太思玥(徐卓儿 饰)是个狂热的戏剧迷,特别痴迷金啸天扮演的霸王,很想见偶像一面,甚至还幻想跟偶像一起私奔。
这么一群心思各异的人,和刚刚进城的洪大帅一起,上演了一出好戏。
从这里就能看出《戏台》的设计感。多条故事线,全部汇集到戏院中,彼此缠绕,很快就能令人入戏。
洪大帅前脚派徐明礼传令包下戏院,后脚就穿便服进戏楼闲逛,在后台偶遇了前来送包子的伙计大嗓儿(黄渤 饰),两人正巧是同乡。
难得遇见不懂行的人,身为戏迷票友的大嗓儿抓住机会,在洪大帅面前卖弄。洪大帅是穷苦出身,没进过正经的戏楼,最熟悉的是老家的梆子。大嗓儿的《霸王别姬》虽不正宗,还带着股梆子味儿,可歪打正着,正合洪大帅的胃口。
听入迷的大帅当场拍板,今晚这出《霸王别姬》就由大嗓儿来唱。
大帅一发话,不容更改。难题就落到了侯喜亭身上,委曲求全是他唯一的选择。
对大嗓儿,侯喜亭连哄带骗。对戏班里的众位成员,他低声下气地请求配合,帮着大嗓儿好歹应付下这场戏。至于正牌的霸王金啸天,则被砸晕送到后台的楼上休息,以免闹出两个霸王的笑话。
大嗓儿在戏台上过足了戏瘾,给搭戏的凤小桐等人折磨得够呛。戏好歹唱完了,可谁知洪大帅却不满意项羽的结局,坚持要改戏。
在《戏台》里,洪大帅两次对戏班发号施令,第一回换演员充满了滑稽的喜感,第二回改戏文就带着几分悲剧色彩。
五庆班能不能过这道坎,全在洪大帅一念之间。剧情在这里从喜转悲,电影的基调也变得严肃起来。
02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霸王别姬》就是那将要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
从一开始,洪大帅和戏班的力量对比就不在同一层次,权力对艺术单向碾压。
洪大帅让卖包子的伙计扮霸王,唱一出梆子味儿的《霸王别姬》,戏班可以忍。但最后居然连戏文都要改,当真是斯文扫地。
“项羽不自杀,改刘邦上吊?”这是戏班里诸位对乱改戏文的质疑。凤小桐坚持护戏,他是所有人里最后一个跪的,那句只有口型的骂,不光代表了五庆班诸人,也说出了观众的心声。
改戏是为了活命不得已而为之,但侯喜亭给祖师爷的牌位磕头时,内心的痛苦无法抑制,失声痛哭。
经过几代艺术家锤炼出的精品,面对武力胁迫,无法保全自身的独立和完整,实在令人心痛。
醒来的金啸天在一旁听了改戏的要求,抢在大嗓儿前登台,而大嗓儿则被误认为是金啸天,这回轮到他被砸晕扔后台了。如此一来,纯正的名伶唱腔也取代了梆子味儿的戏迷玩票。
金啸天登台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此前,他在观众眼里是为情所困、沉迷大烟的负面形象,但顶着巨大压力站在台上,唱词一字不改,确实有霸王的风采。这是京剧名角儿的艺术坚守,也是“戏比天大”的生动诠释。
金啸天坚持不改戏,凤小桐同样全力配合,这大概是两人合作最默契的一次。兵荒马乱的外部环境,恰似《霸王别姬》里的乌江兵败。两人随时可能被枪顶住脑门,这种恐惧,也和项羽当时内心的愤懑、无奈相吻合。
那一刻,演员理解了剧中人,艺术也迸发出更大的生命力。
城外突起战事,洪大帅带头逃跑。台上的霸王和虞姬正演到酣处,没逃走的观众不由自主地选择留下,欣赏这难得一见的艺术。就连想着跟金啸天私奔的思玥,也望着台上的霸王两眼放光。
从表演者到观众,都有一股豁出去的心态。剧中人、心中事两相呼应,这出《霸王别姬》可谓绝唱。
如果只有这些,《戏台》只能算精巧的喜剧,谈不上深刻。结尾的两个彩蛋,对主题进行了升华性的表达,道尽了艺术在那个时代的悲哀。
第一个彩蛋说新的军阀入主北京城,蓝大帅取代了洪大帅,徐明礼开始了新的投机,大嗓儿依旧去送包子,五庆班仍旧唱戏。
新来的大帅并不喜欢霸王这类“净”角儿,而是欣赏虞姬这类“旦”角儿。电影里没有明说发生了什么,在第二个彩蛋中,凤小桐站在河边纵身一跳。这是以死明志,也是捍卫艺术的纯洁。
大人物的喜好左右着艺术的流行审美,可没有尊重艺术的土壤,艺术也只能沦为权力的点缀。
台上台下,人来人往,唯有戏台上那块写着“虚华宝镜”的牌匾,见证这一幕又一幕的变化。曲终人散,只剩悲凉。
【文/忠犬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