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锋
《浴血荣光》剧照。 出品方供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近日在央视一套和各网络视听平台热播。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以“党的建军路线”为叙事主线,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伟大探索,展现了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到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这一历史进程。该剧以全新的格局、视野及艺术表达,对发生在1927-1935年这一段中国革命艰难探索历程,做了全景式、史诗化的描摹与再现,是近年来具有多方面突破与创新意义的精品力作。
该剧中不仅展现了秋收起义的星火燎原、三湾改编的制度创新、井冈山会师的革命壮举,更诠释了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重大意义,并刻画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剧集在规模、体量上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仅真实历史人物就达百余人,除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贺龙等以往影视剧中表现较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有徐特立、卢德铭、王尔琢、杨开慧、何挺颖、陈树湘、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伍若兰等以往影视剧中出现相对较少的人物,更加全面、丰富、细腻的故事与细节的表现,让这段历史更加饱满、鲜活而富于质感。
《浴血荣光》通过描述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探索路上的各种“牺牲”,来表现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精神风范。剧中既有卢德铭、王尔琢、陈树湘、何挺颖等红军将领身先士卒、不畏强敌、敢打敢拼、血染疆场的“牺牲”,也有杨开慧、毛泽覃、毛泽建、伍若兰等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家的亲人们,为了拯救受压迫受剥削的穷苦人,舍小家为大家甘愿献出自己生命的“牺牲”;既有瞿秋白、徐特立、傅连暲等高级知识分子放弃“先生”身份的优渥生活,投身革命的“牺牲”,也有林家裁缝师傅这样的普通百姓,毅然决然跟随红军,举家前赴后继直至献出生命的“牺牲”。尤其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论面对怎样的挫折、打击、失败,都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格局与境界,更是令人无比崇敬。正是无数前辈与先烈的这些“牺牲”,才换来了共和国美好的今天。该剧对于革命志士大无畏“牺牲”精神浓墨重彩的描摹,让思想主题高度集中而更具分量。
《浴血荣光》的情感表达深刻而厚重。剧中通过虚构的林有才裁缝一家以及苏区百姓等对共产党的爱戴与拥护,通过革命领袖与普通红军士兵同甘共苦情谊的表现,刻画共产党和广大百姓生死与共、鱼水相依的深情。剧中,毛泽东大到为部队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行为规则,小到为小号手受欺负而对他仗义呵护;朱德“刚”则毫不留情坚决处罚那些欺压战士、胡作非为的将官,“柔”则跟战士们一样挑着扁担上山;贺龙为了天下劳苦大众不再受欺压,揭竿而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这些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革命领袖无私无畏、真切炽热的人民情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瞿秋白、陈毅之间相互牵挂、相互关心的战友情谊,在剧中得以充分显现。毛泽东与朱德互相推让一床暖身的褥子;周恩来从上海带来毛泽东不幸夭折的幼子毛岸龙玩耍的拨浪鼓;毛泽东探望病弱的瞿秋白并送去贺子珍亲手做的米糕;陈毅负伤不被安排救治之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顶住压力,坚持请傅连暲为陈毅开刀,特殊时期的战友情令人难以忘怀。剧中的亲情与爱情描摹也是别具一格。毛泽东与他的弟弟妹妹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手足情深,他与杨开慧这对革命伴侣的爱情更是彼此刻骨铭心。当亲人与爱人先后牺牲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内心的情感波动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浴血荣光》在艺术叙事上的探索创新,取得了重要的新经验。该剧人物众多,历史背景复杂,故事线索交织绵长,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予以简洁而清晰的呈现?该剧采用倒叙、闪回、书信旁白等多种方式与技法,如徐特立在白色恐怖中甘做“逆行者”,找到老学生毛泽东要求加入共产党,二人交流过程中把各自的“前史”自然带了出来;卢德铭、何挺颖牺牲前毛泽东等人为之送别,闪回影像把此前的战斗故事及美好回忆自然引了出来;毛泽东与弟弟妹妹们,毛泽东、周恩来与陈毅之间相互牵挂又相互期待的剧情,则是通过书信旁白等形式予以展开,这些方式、技法使得复杂的剧情变得线条简洁而清晰。该剧借助毛泽东、陈毅、叶剑英等人的诗词互动,不仅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格魅力,而且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独特叙事手段,这一手法的使用匠心独运。而将那个年代的山歌、民歌、民谣加工处理后融入剧中,既可以营造场景氛围,又可以推进剧情,还可以让剧集节奏得到调节,整体显现出张弛相间的韵律与意味,从而强化整部电视剧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浴血荣光》的成功,离不开陈力导演及其主创团队多年耕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积累的丰富经验,离不开他们发自肺腑的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先烈们的崇仰与热爱,也离不开福建这片“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红土地创作沃土。这部全景式描摹建军伟大历程的电视剧,以群像叙事绘制出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英雄谱,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生动过程,在跨越近百年的时光中,续写着永不褪色的信仰与荣光。
(作者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