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火的综艺节目,无疑是《奔跑吧兄弟》《中餐厅》和《五十公里桃花坞》这几档。老实说,能火这么久的,还是那些深耕多年的老牌综艺最吃香。它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观众群体非常稳定,几乎不需要大肆宣传,开播收视率就能自动飙升。
一般来说,这类综艺的播出时间相对固定,每年到了播出档期,网友们自然会自动关注,节目组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拍摄就好。众所周知,综艺嘉宾大多是知名明星,流量担当不少,粉丝基础庞大。录制现场经常被粉丝或媒体偷拍,路透信息一旦流出,立刻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这种自发的口碑传播,往往比节目组的官方宣传更有效。
说起《五十公里桃花坞》,这档节目设计得相当巧妙。虽然已经播到了第五季,但大家一提起它,脑海里很容易就浮现出第一季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尴尬瞬间。每年节目刚开播,总少不了尴尬场面,成了它的“固定节目”套路。比如一开始刚见面时的尴尬,节目组会刻意放大甚至制造尴尬的环节。就拿这季开场的“站在升起的圆台上自我介绍”来说,真的是尴尬到让人脸红。
其实,嘉宾们大多互相认识,或至少都看过对方的作品,根本没必要如此“紧张”。本来只要坐下来简单聊聊就能开启话题,但这样太平淡,没戏剧性。节目组非得让大家站在那个高高的台子上,给大家制造压力和不适感,才能激发话题和笑料。
紧接着,节目通常会围绕嘉宾间的矛盾冲突展开。历届《五十公里桃花坞》都少不了这套路,这一季也不例外。比如宁静和朱丹之间的小摩擦,欧阳娣娣一开始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哭得稀里哗啦。尴尬、冲突、矛盾成了节目早期吸引眼球的“法宝”。等到节目中期,画风一转,开始刻意营造大家关系融洽、无话不谈的温馨氛围。到了尾声,嘉宾们又要带着不舍离开,剪辑师用心展示彼此关系的成长和变化,给观众留下满满的感动。
最新一期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朱珠的表现。她一口气撕掉了真人秀中“虚伪”的假面。每季节目都会有固定的“行为艺术”环节,这季带来的是“笼中人”的主题。节目以卡尔·萨根的名言开头,讲宇宙中的星星比地球沙粒还多,但人类的心灵却被高墙困住。参与者要在雪山旁打开“笼子”,大声喊出自己内心的困惑、无奈、抗争与释然。
这个活动一发布,嘉宾们纷纷陷入深思,开始反省自己被什么束缚。几个人的分享非常真诚,尤其是朱珠的发言,让人深受触动。她坦言从活动开始到现在,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内心充满挣扎。她被仁科的一首诗震撼,看到其他嘉宾——包括小董、翊然——敞开心扉流泪,也深感触动。她说这种话题本该是对最亲密的朋友、心理医生才谈的,自己虽然想挖掘内心深处,但又觉得不安全,宁愿分享些无关痛痒的东西也不愿假装剖析自己。正是这份真实和无奈,让她的话语格外打动人心。
朱珠的坦诚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真人秀中的尴尬真相。毕竟,节目中的彼此虽看似熟悉,但终究只是镜头前的“熟人”,很难真正放下心防。内心的伤痛展示出来,未必能换来共情,反而可能引来质疑和网暴。很多人说的话其实敷衍了事,充斥着假大空的鸡汤,没有半点诚意,观众也不买账。
每次碰到这样的“行为艺术”,嘉宾们都会绞尽脑汁地想要说出点什么花哨的、有深度的东西。只要表达得好,能圈粉、能出圈,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准备很久。但问题是,这样的环节真的有意义吗?朱珠直言,这种“行为艺术”恰恰成了嘉宾们新的枷锁,反而让大家更加束缚自己。
还记得第一季时,节目组请来专门搞行为艺术的嘉宾,环节多到让所有参与者产生逆反心理。前车之鉴证明,行为艺术并非人人乐意参与,却在每季强制安排,且必须围绕“你被什么困住了”这个敏感话题。相信不止朱珠一个人被这个话题折磨得头疼,但她是唯一敢把心里话说出来的人。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