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童年的如来佛祖,这次真的“归位”了!
两天前,娱乐圈传来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曾在老版《西游记》中饰演端坐莲台、以一掌之力镇住孙悟空的 “佛祖专业户” 朱龙广,于北京安详离世。
角色成圣:凡间如来的奇妙印记
朱龙广的名字,已与“如来佛祖”的形象紧密相连。
这并非自我标榜,而是亿万观众,甚至异国他乡的人们,发自内心的“认证”。
在泰国的街头,当小贩看到自家佛牌上印着的面孔,竟然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时,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径直跪地叩拜,坚信是真佛降临!
更离谱的是,之后他们联名给中国外交部写信,信封上赫然写着“释迦牟尼朱龙广收”,甚至信中还诚恳要求,请让我们的佛祖回归故乡尼泊尔定居吧!”
无论朱龙广如何解释,那些虔诚的信徒都拒绝相信,眼前的只是位来自中国的演员。
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见到这封信时,当真是哭笑不得,连忙设法联系到了 “如来佛祖” 的扮演者朱龙广本人。
最终,外交部亲自出面作出澄清:“朱龙广先生是中国演员,因饰演佛祖一角深受观众喜爱。”
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风波,才就此画上了句号。
而这种“神通”,似乎并非只在异国生效。
拍摄《西游记》时,剧组里曾流传一个有趣的说法:每逢朱龙广化上如来妆,天公好像应景一般,雨水便哗哗的。
对此,大家都纷纷调侃道,“本以为雨神是萧敬腾,谁知朱龙广才是祖师爷。”
一个被光影塑造的形象,拥有了超越艺术本身的“力量”,成为他人生中最奇妙、最独特的注脚。
不怒自威:匠心锻造的“佛身”
然而,“佛陀”的诞生,并非凭借神力,而是一位演员对表演极致的付出和敬畏。
当初,《西游记》的导演杨洁看到朱龙广,第一印象是“面相太凶”,似乎与佛祖的慈悲相悖。
然而,当他换上袈裟,口诵台词,那一刻,他周身散发出的不怒自威、悲悯宏大的气质,瞬间说服了整个剧组。
这份炉火纯青的“佛性”,源于他对角色的潜心修行。
为了演好如来,朱龙广曾频繁流连于寺庙,静静观察僧人的日常,与高僧谈经论道,揣摩佛像的每一个神态,每一个手势。
他将佛法的庄严与智慧内化于心,最终才让那尊“如来”有了血肉与灵魂。这种对艺术的深究,是塑造“神性”的根基。
筋骨铸魂:演员的血与汗
朱龙广的献身精神,远不止于“佛祖”一角。
早在1965年的电影《地道战》中,他凭借民兵队长高传宝的英武形象红遍全国。那一次,为了电影的真实感,一个跳树的危险动作,他坚决拒绝使用替身。
结果,他膝关节应声摔裂,足足缝了三十多针,留下了伴随终生的旧疾。这道伤疤,不仅是演员职业精神的勋章,也是他在塑造“佛身”之前,属于凡人演员的苦修证明。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体验、去呈现,把角色揉碎了吞进肚子里,再一分不差地释放出来。
那句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观众记住的不是我,是角色,这才是演员真正的成功”,正是对他几十年演艺生涯的最好注脚。
洗尽铅华:佛光背后的烟火人生
褪去袈裟与光环,朱龙广回归为一个最朴素、最顾家的凡人。
他与妻子吴慧芳的婚姻长达58年,夫妻俩相爱一生,据说从未吵过架。
这段“因伤得爱”的佳话始于《地道战》片场,在他膝伤住院期间,比他小八岁的吴慧芳悉心照料,爱意渐生。
在家中,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佛祖”,而是拍完戏就系上围裙洗碗的丈夫。是养育三个女儿,毫无“重男轻女”思想的开明父亲。
他的人生哲学在细节中显露无遗:年过八旬仍自己打车去片场,没有助理也没有专车。家中装修简朴,唯有客厅墙上挂着一张自己扮演如来的剧照,提醒着他曾经的辉煌与奇遇。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真正的成功,不是财富和排场,而是将光芒全部留给角色,将平凡的生活过得踏实而有爱。
肉身归寂:一念千年的不朽定格
享年86岁,朱龙广因年事已高及基础疾病,于北京安详离世。
两天前消息传出,他走得很平静,身后留下的是三个女儿忙着安慰母亲、处理后事的忙碌身影。
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今年六月,为一个老同事的宣传视频出镜。
视频里,他虽头发稀疏,面有老年斑,但精神矍铄,声音依旧洪亮有力,仿佛那一声“阿弥陀佛”仍在耳边回荡。
“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发文悼念,称他是“永远的如来佛祖”。
曾在《武林外传》中饰演他女儿的演员闫妮也深情追忆,感恩他作为前辈对新人的耐心指点,慈父般的温暖。无数网友纷纷留言,感叹一位代表着童年记忆的巨星落幕。
凡人朱龙广,那位会为爱人洗碗、会被膝伤困扰、会为角色苦思的肉身,已然归于尘土。
但他以匠心所塑、用生命所演绎的那尊“如来佛祖”,却已然超越光影,永恒地定格在亿万东方人的集体记忆中,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
结语:
朱龙广先生走了,但他的光影永远留在荧幕上,留在几代人的记忆里。
当我们在影院重温《地道战》的激昂,在电视前看到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在手机里刷到佟伯达的幽默片段时,朱龙广的艺术生命便获得了永恒。
他不是佛,却演活了佛;他不是英雄,却塑造了英雄!
愿朱龙广先生一路走好!
资料来源:
《光影永恒!送别表演艺术家朱龙广先生》 光明网 20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