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8
大麦评分9.9
猫眼评分10.0
今日二轮演出开票
(数据统计时间:2025年8月11日 7:24)
【演出名称】
热血职场喜剧《镜中的民国》
【演出时间】
8月23/24/30/31日 15:00
8月27日 20:00
9月6/7日 15:00
【演出地点】
保利剧聚I北京喜剧院·FUN空间
【演出票价】
320/260/180/150/100元
扫码购票
【开票政策】
周三场次
除100元票档外,全场120元/张
其他场次
即日起至演出结束
除100元票档外,可享7折优惠
【温馨提示】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1.2米以上(含1.2米)凭票入场
一人一票,对号入座
建议16周岁(含)以上观众观看
阶梯舞台 糖果舞美
魔幻现实 别样民国风雅
首波社交媒体好评如潮!
“你把地下党都抓了,长官怎么卖情报?干的活多不多不重要,不要干你觉得是正确的事,要干领导觉得是对的事,重要的是你干的活是不是领导想要的,领导能否看到他想要的结果!”“功劳往上走,问题往下走”反讽当代牛马干的最多,错的也是最多。“预算申请需要申请预算”指向行政机器的无效内耗!剧中看似荒诞的黑色幽默,实为一面棱镜,折射出现代,也折射出自己。
大笑之余又忍不住深思~
过程中有被诙谐的语言及“梗”(待去看的时候大家自己发现)逗乐;
也有被当“长官”的心路历程触动,好像社会就是定义了某些职业的价值或地位高低,想得到尊重貌似往往依赖的是堂而皇之的身外物;
感性于最后是否说了再见,是否好好告别,仿佛一切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理想在现在一直是实现的。
深入浅出久违的高级戏。
剧情一环套一环,时刻反转,孰真孰假,自有观众来断;
也满是隐秘的办公室“政治”,打工人随时被“狙”大段的剧情和台词,很考验演员的功底!
想说的太多,总结:都去看!
台词里的信息量很大,于是去班味的计划顺理成章地失败了。
在剧中,我看见了冯字为了党国的一腔热血,我看见了金科长粗旷外表下深藏的文艺,我看见了张副站长逐渐被体制磨灭的初心,也看见了于白露清醒的头脑,和所生发出来的智慧与勇气。每位演员都将自己的部分演绎到了极致,搭配阶梯形错落设计的舞台,进一步提高了戏剧的张力。
戏剧结尾是北平解放后冯宇的独白,他仍后悔没能向于白露好好道别。那份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那是一种理想主义和立场的挣扎:如果当初我和于白露一起去延安,事情是否会不一样?可惜没有如果。于白露在运动中壮烈牺牲了,冯宇也许是心灰意冷离开了国民党所以没有被清算。金科长和张副站长的结局没有交代,但我斗胆猜测一下,金科长在南京被同僚当作代价逼供并处死,而张副站长失去了他所珍视的一切,仅仅只身一人在解放前夕得到情报逃到了某个海岛。
相信看完这部剧的朋友们在一笑之余都能在角色身上看见身边一些人的影子。一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呢?是因为人?还是理想?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剧中很多台词都体现了职场的黑色幽默。比如背锅文学,下属要学会主动背锅,怎么背锅,背什么样的锅。长官要学会怎么甩锅,怎么体面的巧妙的甩锅。比如功劳往上走,问题往下走。怎么解决职场问题,问题不是问题,什么时候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等等。
真的是打工人的嘴替,强烈推荐职场打工狗来看,把我们想的骂的都说出来。
《镜中的民国》不只是对民国官场的讽刺,更是借历史之镜,映照出当代职场的荒诞与无奈,引发观众跨越时空的内心共情。它让我们明白,历史虽已远去,但人性与社会的问题,总能在不同时代找到相似的影子,是一部极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佳作。
《镜中的民国》首演!好剧二刷
“没有油水的事情他不会做”金曦微的一句多次重复的台词道破了内战后期,国民党内部的脏乱勾结与每个人之间的心怀鬼胎。电讯科科长金曦微,一个胸怀小志却无人理解,曾经怀才不遇却努力向上想做个诗人能够被别人看见的金曦微是此次背锅论的“受害者”,却也是这次调查国民党内部地下党的实际受益者之一。
这次二刷能感受到更多之前忽略的细节,乱世民国的背景下,金句频出的长官和掌管长官之神的于白露都格外迷人。能看出李翔导演对于台词的打磨,舞台的设计,灯光的安排,对剧本中所有人物角色的打磨,我觉得这是一部大家值得揣着心去看的话剧,如果三刷,说实话我也愿意。
从线下剧本围读,到今天的正式演出,李翔导演和各位演员老师都非常棒!很期待老师后续的新剧本!
非常佩服导演,逻辑感很足,文本超级棒,叙事清晰连贯,借事讽刺官场职场,从中也可窥见现代职场的一些问题,于说笑幽默中透出的观点也很尖锐,又似一场荒唐的闹剧,但却值得深思,笑中带着更多思考,值得一看甚至二刷。
当大幕落下,你会发现:历史从未走远,只是换了一副面具继续上演。
不可对号入座,以笑为主即可。
镜中的民国!三里屯戏剧的神!
结尾男主念信升华,一下子让人热泪盈眶
“国家是一个拥有自尊,且更希望他人也一样拥有自尊的人,大家做各自擅长的事情,团结起来,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此刻所见的星光,会照在同样仰望这片星空的后人身上”
整部剧下来笑中带泪,有讽刺反思,也有青春热血,真的推荐所有人去看!
强力的职场讽刺喜剧。个人觉得比之前看过的所有的讽刺职场的剧都好看,以前看的剧更多的是对职场某种现象的吐槽,只是单纯的抱怨和“泄愤”,只爽一瞬间就过去了,感觉更多的是为了引起观众的共鸣以获得好评。而这部剧更深层的点破了职场的运行之道,大领导如何端水,如何找背锅人,如何美化这口锅,如何祸引东水让问题不是问题。中层领导如何破危机等等等等,这是能引起观众更深层次共鸣的一部剧。
剧中有好几个点都表达的特别好,一是工作的本质不在于做了什么事情,而是让领导相信你做了什么事情,很扎心却也很现实,向上管理的必备技能;二是领导的职场必备的端水技能,问题不在于问题,而在于让问题如何不是问题,向下端水调节;三是小长官抓业务,中长官抓财务,大长官抓人事。
人入几年职场之后的变化,到底是失意、失职还是失了智……
派系甩锅、预算扯皮、KPI造假,一句“功劳往上走,问题往下走”精准扎心。
轻喜剧节奏明快,故事在民国,讲的却是“职场哲学”
随着情节的发展慢慢被鲜活的角色吸引了(笑到了),笑到最后却发现,每张“外衣”也不过是保护自己的盔甲。
端水老油条最开始也不是向往权利的,穿金戴银的背锅侠最想当的是诗人,最初带领入局的人更多的时间是窝在角落里看着故事发生,因为每一步都不是他能决定的。
明明是个喜剧,会因为鲜明的角色捧腹大笑,也会感慨好像通过故事看到了职场里的自己,只是不知道现在的阶段自己又是其中的哪个角色啦
是什么让冯科长如此破碎❓
是对长官行为的无力,对当时风气的窒息,还是对于白露无法再见的遗憾。
若黎明可重逢,未烬的告别能否度过长夜
虽是一部民国官场现形记,又何曾不是对当代官场以及职场的披露。有时表面的事情不一定就是真的,在这里,和演员观众产生了一系列共鸣。
如此好的一部剧应该被更多人关注和喜爱。切中职场问题痛点,深刻共鸣
感觉有的时候好像在讲民国时期的事儿,但是恍惚中感觉它也在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尤其最有感触的一句台词是“人永远都只会看到比自己混的好的人”。
这部剧看完最大的感觉是它表面说的是民国发生的事儿,但是其实它是对我们现代社会职场生存法则的完全还原,每个人都在摸鱼,一旦出任何问题,大家都是互相甩锅,互相推卸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可悲可叹。看完觉得代入感非常强,真的是一场职场寓言故事,推荐每个上班的人都来看看。
故事慢慢铺开国军上下级情报机构的明争暗斗,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刻意抹黑,就那么真实地展现着那些人的挣扎与选择。以前总觉得历史像本厚厚的字典,干巴巴的全是年份和事件,看完才懂,原来历史里藏着这么多鲜活的细节:有人在深夜里对着月光写家书,有人在谈判桌上藏着未说出口的理想,这些生活里的温度,比任何文字都更让人动容。能遇到这样一部话剧,真的太值了,现在心里还暖洋洋的,开心得想把这份感动讲给身边每个人听!
最后是导演的谢幕。导演说,谢谢7位演员,4位到场的,还有3位不到场的,我还在纳闷,他一拉灯箱,原来是演员们口中的三位国民党高层。还挺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