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账号“苏星颜努力中”“小颜拼搏中”等账号(以下简称“苏星颜”)自今年 6 月 14 日起更新数十条作品,所有视频均身穿外卖骑手工服,哭诉“后悔没好好读书”“凌晨四点送外卖”“每天跑十几个小时外卖”“一个差评一天白干”等悲惨经历,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
经核,网民“苏星颜”真实姓名杨磊(男),于2025年3月24日注册成为骑手,截至目前,仅上线3天,累计送达10单。自2025年7月下旬开始,随着谣言视频的热度增长,“苏星颜”发布了标题为《视频上了1000多万大热门,我究竟做对了什么》的视频,以“下单 99 元面膜附赠短视频课程”的套路,诱导网友添加其个人账号,购买课程。
近日,视频博主“苏星颜”因编造外卖骑手悲惨经历、虚假摆拍牟利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这一案例再次暴露了网络“卖惨经济”的乱象,靠编造苦难收割流量,利用公众善意牟利。此类行为不仅欺骗网友、损害行业形象,更侵蚀社会信任,是时候该好好治治了。
“苏星颜”的套路并不新鲜:先虚构一个悲惨故事(如“外卖员被扣钱”“孩子生病仍送餐”),再通过夸张表演博取关注,最后迅速变现。调查显示,杨磊(“苏星颜”真实身份)仅上线跑单3天,却伪装成“资深骑手”编造艰辛经历,其真实目的并非记录生活,而是利用公众的共情心理引流卖课。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如此前有博主摆拍“农村老人吃不起饭”骗取捐款,或虚构“相亲被羞辱”制造对立情绪。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将“苦难”商品化,把网友的善意当作提款机。
外卖骑手本就是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真实从业者面临的困境(如超时罚款、交通安全等)值得关注。但“苏星颜”们的虚假表演,不仅无助于改善行业现状,反而让真正的骑手被贴上“卖惨博眼球”的标签,削弱公众对真实问题的关注。更严重的是,此类行为会加剧社会信任危机,当“狼来了”的故事一再上演,人们可能对真正的弱势群体也产生怀疑,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忽视。
“苏星颜”的账号能迅速积累流量,与平台算法偏好“情绪化内容”密不可分,许多短视频平台的热门推荐机制天然倾向于冲突、悲情、猎奇的内容,使得“卖惨”成为低成本高回报的流量捷径。尽管此次杨磊被行政处罚,但相比其可能获得的收益,惩罚力度仍显不足,监管部门需提高违法成本,对恶意摆拍、造谣牟利者加大处罚。用户也应提高媒介素养,对过于戏剧化的“悲惨故事”保持警惕,避免成为流量韭菜。
健康的网络生态应鼓励真实、有价值的创作,而非“比惨大赛”,真正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如记录乡村生活的“张同学”、科普博主“无穷小亮”,靠的是扎实的内容而非虚假人设赢得认可。与其沉迷“卖惨”捷径,不如回归创作本质,用真实打动人心。
“苏星颜”被处罚是一个警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靠编造苦难牟利的行为必须付出代价。公众的同情心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不该被虚假人设肆意消费。只有加强监管、提升用户辨别力,才能让网络空间少一些“演技派”,多一些真实的声音。否则,当“卖惨”成为常态,最终受伤的将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