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光鲜的综艺舞台,实则是人的照妖镜,不信你看,《一饭封神》最近又出了新茬子。
本想着去看看这个美食节目到底火在什么地方,一看是因为主厨小花儿的嫩肉粉起了节目效果,这话一说,等于把自己送到了断头台上,直接被辞退,造成了社会性死亡。
更巧的是,本是嘉宾的谢霆锋也打卡过她的餐厅,风波一下子被掀起来了。
嫩肉粉不是毒药,但它是舞台上的毒药
我们看事情要看到本质,嫩肉粉本来就是在外卖,快餐店里会放的,少量食用并没有事,但是你想,观众不是来上食品安全的,一个综艺舞台上,几十年的大厨,你说居然做菜用的是嫩肉粉?
这也太可笑了吧,感觉又把我们当傻子了。
你这不仅是对观众的侮辱,更是对你大厨标签的侮辱。
这就是小花儿的第一大错误,这是舞台,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这不是你自家的后厨,想干啥干啥,舞台上,一句话没说好,你里的人设就会接二连三的倒塌。
姿态比手艺更要命
其实整件事,观众更生气的不是“嫩肉粉”三个字,而是她的姿态。
邵师傅说:猪排太厚,不适合炭烤。
小花儿回:烤的也好吃。
邵师傅说:慢煎更稳妥。
小花儿抛:为啥不能炭烤?
队友提醒:别乱改,可能做成四不像。
她一笑,继续讲自己的方案。
这已经不是讨论,而是把对话当成“证明我对”的过程。
她嘴上说虚心听取,实际上从头到尾就没想听。
她要的不是交流,而是别人接受她的逻辑。
观众最烦这种劲儿。
尤其是在中国文化里,观众天然站在长辈、前辈一边。
你年轻可以提意见,但你不能摆出一副“我才是对的”的架势。
那种感觉就是:外行在指导内行。
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她问:“邵师傅,这肉放嫩肉粉了吗?”
邵师傅愣了一下,回了个“啊?”
她还不依不饶:“多加点。”
那一瞬间,空气彻底凝固。
邵师傅忍不住了:“你来腌。”——这句话一出,观众心里就跟着爆炸了:你把老大厨逼到这份上,你还有理?
这才是小花儿崩盘的核心:手艺没崩,人设先崩。
综艺的残酷:一句雷语,毁掉一切
现实里,小花儿要是在餐厅后厨这么说,顶多被同事翻个白眼。
再不济,换个地方继续干,没人会记太久。
可综艺舞台不同,它是放大镜。
观众不关心你到底能不能炭烤出好猪排,也不在乎你是不是懂法餐技巧。
观众只抓住一个点:“嫩肉粉”。
综艺的残酷就在这:
你精心准备的料理,观众记不住。你说漏嘴的雷语,观众永远记住。
小花儿就是活教材。哪怕她菜品真做得不错,也没用了。
舆论场不讲逻辑,只认标签。你说了“嫩肉粉”,你就是“投机取巧、蔑视传统”的代表。
从创新到崩盘,中间只隔着一句话。
谢霆锋为什么躺枪?
这波最冤的,当属谢霆锋。
谢霆锋这几年不只是歌手演员,他在餐饮圈也玩得很花,开了“锋味餐厅”,在综艺上展示刀工。
观众对他的印象,是明星里少数懂点厨艺的。
偏偏前段时间,他去过小花儿的餐厅,拍照打卡,还算是力挺。
再加上他自己就是《一饭封神》的主要嘉宾,观众很自然地把两件事串在一起:“谢霆锋怎么跟这种人走这么近?”
结果谢霆锋什么都没干,就被拖下水。你要说他真用过嫩肉粉吧,没证据。
但观众管你呢,关系链在那儿摆着,风向就是“谢霆锋看走眼”。
娱乐圈的逻辑很残酷:捧红一个人要几年,被连累只要几秒。
谢霆锋就是典型案例。
中餐和西餐的文化错位
还有个深层次原因,小花儿是学法餐的。
法餐讲究实验,讲究堆叠风味。她的逻辑是:猪排本来油腻,那就加灯笼椒、木姜子油,甚至低温慢煮后再炭烤。
这套思路,在法餐里没问题,因为那是实验室式的烹饪。
但放到中餐舞台,就完全错位了。
中餐比赛的观众,要的不是“惊喜”,而是“稳”。
尤其是经典菜肴,大家认的是传承。
你要魔改可以,但得先把基本盘端住。
你一上来就否定传统做法,还摆出强硬姿态,那观众只会觉得你“瞧不起中餐”。
这也是为什么舆论里很多人骂她“外行”。
不是她不会做饭,而是她在错误的场子里秀错了肌肉。
综艺的荒诞逻辑
这整件事说到底,就是综艺的残酷。
舞台看似是机会,其实是放大镜。你准备三十道菜,观众可能一个都记不住;你说错一句话,观众能记你十年。
所以综艺不是厨艺比拼,而是人设考验。
小花儿失败的地方,不是不会做菜,而是没看懂舞台规则。
嫩肉粉之外的警醒
看起表面是一场厨艺风波,往深了讲就是一个厨师的态度问题,没有看重食客的重要性,只在乎表面名声。
从小花儿的塌房中,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厨师圈,你做饭不仅是为了获得好名声,更是要满足食客们的味蕾,健康,做饭的目的是为了吃的开心,这难道不是你们的初心吗?
不仅是厨师界,所以邻域都是一样的,要拿真心换真心,别把我们当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