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游本昌坐在轮椅上,住着每月2.6万的花费,这家高端养老院成了他晚年的 “避风港”。
这位曾靠 “济公” 火遍全国的老艺术家,住进这样的地方,除了追求体面,更藏着一份对家庭的复杂心事。
尤其是对儿子游智超,那份迟到了几十年的父爱,再厚的钱包也补不回来。
游本昌1933年出生在江苏泰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小学时迷上表演,高中在校园戏剧里崭露头角。
1956年毕业进中央实验话剧院,本以为是演艺路的开始,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那二十多年里,他是舞台上最不起眼的 “小角色专业户”。
他只能出演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在各种剧目中跑龙套。
有时,他的戏份可能只有几句台词,甚至只是一个背景板。
对着镜子练表情成了常事,把每个小角色的台词抄在本子上反复琢磨,就像在等一场 “迟到的绽放”。
终于在1985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52岁的游本昌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他获得了出演电视剧《济公》的机会。
为了演好济公这个角色他攥着剧本,一夜没合眼。
还曾深入研究济公的人物性格,走访民间,了解济公的传说故事。
拍摄过程中,他穿着破旧的僧袍,戴着破帽子,拿着破扇子,将济公的疯癫、智慧与慈悲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部剧一经播出,游本昌也凭借出色的表演一夜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他所塑造的济公形象更是被收入北影教材,他终于熬出了头。
可走红的背后是对家庭的亏欠。
早年由于游本昌全身心投入演艺事业,常常四处奔波拍戏,无法照顾家庭。
在儿子游智超年仅3岁时,他不得不将儿子送回南京奶奶家寄养。
这一送,便是许多年。
每次接通长途,先听到的永远是 “功课写完没”“有没有听话”。
电话那头冰冷的语气,让游智超对父亲产生了畏惧心理。
游本昌那时候信 “棍棒教育”,觉得严管才是对孩子好,却没发现那道因缺席造成的鸿沟,从那时起就悄悄埋下了。
游智超渐渐长大后,他在美国发展金融事业。
虽然事业有成,但与父亲的关系始终不温不火。
每次见面,两人之间都有一种客气的生疏感,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游本昌也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对儿子充满了愧疚,后悔没有在他小时候给予足够的陪伴和父爱。
他在处理父子关系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甚至需要向女儿请教。
因为比起儿子游智超,女儿游思涵无疑是 “被偏爱的”。
1981年游思涵出生时,游本昌的事业已经稳定,虽然还是忙,但至少能常陪在女儿身边。
或许是对儿子的亏欠太深,他对游思涵格外上心。
1998年,年仅17岁的游思涵就担任了父亲小品《济公办学》的编剧,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还参与了众多影视项目的编剧工作,如电影《从天 “儿” 降》等,在演艺界逐渐崭露头角。
在游本昌的晚年生活中,游思涵更是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不仅负责照顾老两口的生活起居,还帮助父亲打理演艺事业,成为了父亲的 “贴心小棉袄”。
这让游本昌心里既暖又酸, 暖的是女儿贴心,酸的是儿子游智超远在美国做金融,父子俩连好好说句话都难。
就算游智超后来成了家,有两个女儿,事业做得不错,可跟父亲的关系始终隔着一层。
游本昌在采访里说过,他最怕跟儿子视频:想问问孙子孙女的事,没说两句就冷了场。
想提当年的事道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一次他得了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特意让儿子回来代领,看着游智超站在台上念获奖词,游本昌在台下偷偷抹了眼泪。
这是父子俩少有的 “同框高光时刻”,却来得太晚,太晚。
住进 “玉兰人家” 后,游本昌把日子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家2023年10月刚开业的养老社区,设备都是最新的。
房间里的智能床垫,能实时监测他的心跳、呼吸和睡眠质量,数据直接同步给医护人员。
全年恒温,恒湿 ,甚至连空气里的PM2.5都控制在个位数。
他和妻子住的房间带会客室,平时朋友来探望,能在沙发上坐着聊天。
每月房租1万起,加上两人的基础服务费8400元、半自理护理费7600元,算下来至少2.6万,一年要花31.2万。
可游本昌不在意这些,他更在意的是 “自在”,家人在哪哪就是家。
只是身体的衰老,终究躲不过。
2025年初,游本昌病情突然加重,被紧急送进医院。
医生拿着抢救同意书找家属时,女儿游思涵没犹豫,根据之前和父亲的沟通,选择了 “不做过度抢救”。
后来她解释,父亲早就说过:“要是身体到了极限,别插满管子遭罪,让我安安静静走,这才是体面。”
这件事虽然引发了一些讨论,但了解游本昌的人都懂,这是他对生命的通透,也是对自己晚年的最后一份坚持。
如今他依然住在养老院里,偶尔会有粉丝前来探望,回忆他曾经塑造的经典角色。
游本昌的小孙女游盈绮学戏曲,上次来看他时,还唱了段红歌,听得他连连点头,嘴角藏不住笑。
看着屏幕里的孙女,游本昌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年轻时在剧场熬夜排练的日子,也想起儿子游智超小时候的样子。
他常跟身边人说:“钱能买到好房子、好服务,能让我在养老院过得体面,却买不回当年陪儿子长大的时光。”
或许对他来说晚年最大的幸运,不是住得起 2.6 万 / 月的养老院,而是还能有机会跟儿子慢慢和解,能和妻子在平静里安度余生。
他演了一辈子的戏,最后终于在 “生活” 这个舞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 “温柔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