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丹桂的芬芳弥漫在九月的空气中。随着《歌手2025》的圆满落幕,国内音乐综艺市场虽然依旧喧嚣,但真正能在审美价值、品牌影响力、大众认可度以及话题热度等方面达到高水准的节目却寥寥无几。
《披荆斩棘2025》采用1"回锅肉1"式的选手阵容,不可避免地招致了观众的批评。在观众对这类模式已经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这种试图另辟蹊径的做法恐怕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最终可能沦为一场华而不实的表演。
近期开播的《天声一对》以1"慢生活 音乐综艺1"的创新模式,为音乐节目开辟了新方向。然而这类节目若不能将平淡转化为温情,便容易陷入1"温水煮青蛙1"的困境,让观众在嘉宾生硬的互动中倍感煎熬。作为国内首档明星夫妻音乐竞演结合生活场景的节目,其竞技性的先天不足使其能否成为现象级作品仍存疑问。
江苏卫视的《打歌2025》已进入后半程,却呈现出1"雷声大雨点小1"的尴尬局面。尽管节目以极具冲击力的名称展现了对音乐综艺市场的野心,但实际呈现效果却总让人觉得有所欠缺。在这个并不平静的2025年,这档节目就像一把哑火的枪,虽然子弹仍在飞行,却始终无法达到引爆全场的震撼效果。
与此同时,《音乐缘计划2》的正式官宣引发了广泛关注。第一季节目的出色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多个舞台表演持续引发热议,如周深演绎的《荒芜之地》和刘宇宁的《努力的人》。音乐创作人门尼凭借风格独特的《红绣花》一举成名,这首歌更成为陈楚生问鼎《歌手2025》的重要助力。
令人疑惑的是,同属江苏卫视出品的《音乐缘计划》与《打歌2025》为何会呈现如此巨大的差异?《音乐缘计划》无疑是当前国内音乐综艺的标杆之作。虽然推广原创音乐并非其首创,但节目巧妙构建了歌手与音乐人之间的奇妙缘分,完整展现了从歌曲创作到最终呈现的全过程,生动呈现了一首流行金曲的诞生历程。
相比之下,《打歌2025》虽然标榜前卫,在当下普遍依赖情怀牌的音乐综艺市场中主打新歌推广,但其命名方式却透露出浓厚的怀旧气息,让人不禁联想到电台打歌的黄金年代。
《音乐缘计划》的成功在于它既注重最终成果,又精心呈现创作过程。观众不仅被优秀的原创作品吸引,更沉醉于歌手与音乐人之间建立联系的奇妙过程。而《打歌2025》则将全部重心放在歌手的新歌表演上,这对参演艺人和作品质量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若能邀请到《音乐缘计划2》中薛之谦、周深、张靓颖、刘宇宁、黄子弘凡等实力唱将参与,《打歌2025》的现场直播效果或许会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