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电影《阿龙》已经可以在多家正版视频平台观看。这部影片香港上映于9月4日,大陆未能院线上映,直接转战正版视频平台了。多家平台的上线名称为《再见阿龙》。这部电影由郑中基编剧、导演并且主演。影片上映之后,可谓是清一色差评。差评主要集中在,这部电影缺乏新意,拿着老故事套弄了一个新影片出来。
前阵子,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一段“公案”。香港的某位知名导演拍摄的电视剧作品,被一位不知名的小编剧吐槽,是其创作,但最终被某个大编剧夺取了署名权。而且,这位吐槽爆料的小编剧还称,自己的费用只有每月的工资三千。这种并不重视创作编剧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而香港影视剧的没落,和编剧创作群体的没落,也有直接关系。
像郑中基的这部《阿龙》,之所以出现清一色的差评,根源上的问题就是不重视编剧,甚至于很多知名的演员和导演认为,自己也能做编剧。电影《阿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单亲男主带着闺女国外旅游,结果,遭遇了犯罪分子,闺女被抢走。继而,男主角阿龙通过多年的努力,找犯罪分子复仇。
看到这个故事走势,估计很多影迷都会发笑了。因为在大量的网络电影作品当中,尤其是那些三线武打明星们拍摄的网络电影当中,经常会出现这类闺女在外国走失,然后男主角开挂,找犯罪分子复仇的事儿。这样的网络电影作品,没有上百部,也有几十部了吧?对于郑中基编剧的这部《阿龙》而言,它似乎就不需要编剧。
编剧在一部影视剧创作当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呢?是提供一条有效的主线,这条主线,尽可能是别人没有用过的,独属于一部戏的。如果主线是别的影视剧用过的,那在角色塑造上,也尽量要创作,而不是延续别人作品当中的人设。不然,那就是重拍了,不是新电影了。而不重视编剧的情况之下,就容易出现《阿龙》这样的问题了,主线是烂俗的,人设也是千篇一律的。
《阿龙》当中,无论是男主角的复仇心切,还是女主角的一心喜欢男主,都是以往的类似影视剧作品当中约定俗成的烂人设了。对于郑中基而言,他作为编剧出现,显然并没有承担编剧的职责,没有让一部电视剧具备原创价值。这已经成为香港影视剧们的通病问题。这些年,港产影视剧没落,和港产影视剧拿不出新东西有直接关系。为什么拿不出新东西呢?因为不重视编剧啊。
我们当然可以承认,郑中基在《阿龙》当中演得很努力,拍摄得也很努力。但是,当一部电影的故事是陈旧的,人设是陈旧的时候,导演和演员再努力,也不过是做无用功啊。甚至于可以说,努力的方向错了,一切都是白搭的。当这么一个过分熟悉的故事出现在影迷面前的时候,郑中基使劲演,想让影迷共情,但是,大家就是无法共情——因为剧本层面上,这部戏就缺乏基础真诚。
当一位有实力但没名气的编剧连署名权都争取不到,当编剧不仅要承担创作任务还要承担给导演煎牛排任务的时候,那编剧在影视行业当中的没落,已经成为必然。对于很多骄横的知名导演和演员而言,他们可能觉得,没有编剧,自己一样能够照着老虎画猫。然而,须知,当大家都只能照着老虎画猫的时候,出来的作品,可能连猫的气质都没有了,更像是一只接着一只的耗子啊。
《阿龙》的这次败北,显然已经传递出了影迷的意思——那些没有创作新意的电影,就不要来耽误影迷时间了。但是,这些知名的导演和演员,他们听得见吗?还是假装听不见?尊重编剧工种,真的那么难吗?(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