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王牌对王牌》第九季第5期正式播出,标志着这档浙江卫视王牌综艺迈入了“百期”里程碑。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综艺能持续播出超过五季的不足10%,而能突破百期规模的节目更为少见。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回顾《王牌对王牌》的演进路径,不仅是对一档节目成长史的梳理,也为行业思考“综N代”如何持续创新、维持用户黏性提供了参考案例。
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在综艺节目迭代加速、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的当下,一档节目能够稳健播出至100期,已成为国内电视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2024年9月26日,《王牌对王牌》第九季第5期正式播出,标志着这档浙江卫视王牌综艺迈入了“百期”里程碑。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综艺能持续播出超过五季的不足10%,而能突破百期规模的节目更为少见。
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回顾《王牌对王牌》的演进路径,不仅是对一档节目成长史的梳理,也为行业思考“综N代”如何持续创新、维持用户黏性提供了参考案例。
百期历程:
情感价值与娱乐价值的双线共生
《王牌对王牌》之所以能穿越多个播出周期,关键在于始终较好地把握了情感与欢乐的双主线运营与续航。
节目通过“经典IP重聚”打造了众多具有社会讨论度的场景,如《还珠格格》剧组23年后再聚、《武林外传》主创重逢等,这些内容不仅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也成为跨代际观众的情感共鸣点。收视数据显示,此类聚焦情怀的环节收视峰值通常较普通环节提升20%以上。
例如在《欢天喜地七仙女》中的七仙女扮演者重聚时,短视频点赞数量超212万;《上错花轿嫁对郎》剧组重聚也引发80后、90后观众群体的“回忆杀”;《士兵突击》剧组重聚演唱钢七连连歌时,也令大众自发向每一位守护我们的“许三多”致敬,形成观众与作品、角色的情感共鸣等等。这些经典IP的重聚,不仅是引发集体记忆,还会带来关于爱情萌发、友情建立、温暖亲情以及爱国情怀等多层次的情感链接。
例如97版《天龙八部》剧组原班人马重聚致敬金庸,并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上错花轿嫁对郎》剧组重聚也引发80后、90后观众群体的“回忆杀”;《士兵突击》剧组重聚演唱钢七连连歌时,也令大众自发向每一位守护我们的“许三多”致敬,形成观众与作品、角色的情感共鸣等等。这些经典IP的重聚,不仅是引发集体记忆,还会带来关于爱情萌发、友情建立、温暖亲情以及爱国情怀、武侠精神等多层次的情感链接。
在嘉宾阵容设计上,节目通过“家族化”定位建立长期陪伴感。从沈腾、贾玲形成的喜剧核心,到华晨宇、关晓彤带来的青春气息,再到第九季引入唐国强、金靖等不同风格嘉宾,节目在人员更迭中始终注重角色搭配的层次性与互补性。例如在近期节目中,老中青三代演艺人员共同讨论“AI是否能取代演员”这一议题时,不同年龄段的演艺人员有着不同感悟,尤其唐国强的发言令喜爱他的中老年观众群体直言“他上次舌战群儒时还是东汉末年”;关晓彤、宋亚轩等青年演艺人员在节目第一百期中送出祝福,也让大众回忆起他们作为“综艺小白”青涩登场到后期打开自我、一路成长的转变,令网友直呼“未来可期”等等。
因此,节目维系了“似家族、有代际”的观众代入感,进而延伸到了当下的“宗族”概念,实现了代际共情与“宗族”认同的双向赋能,这种具有独特文化现象的情感联结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稳定的收视基本盘。
创新逻辑:
内容坚守与形式创新的动态平衡
综N代的生命力,根本上取决于“内容策划”。《王牌对王牌》在内容策略上体现出“在经典框架中做微创新”的明确思路,主要体现在主题设计、IP运营和社会价值这三个方面。
主题设计上,节目把握住了“欢乐+温情”的双主线。每期节目不仅要有足够的笑点,还会在特定环节注入情感温度,如在“寻找宋韵之美”主题节目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传承国漫精神”主题节目中寻找童年记忆、品味中国动画电影百年历程等环节设计,使节目在娱乐性之外增添了文化厚度。这种平衡使得节目能够吸引全年龄段观众,成为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合家欢”式综艺。
IP运营策略则展现了灵活性与延续性的统一。节目一方面保持了标志性环节的连续性,如传声筒、才艺展示等经典环节;另一方面积极拥抱变化,如针对短视频平台特性,专门设计适合切片传播的内容段落,如“扫腿舞”“万物生dj版”等团播爆款被王牌家族演绎,切片点赞超过10万。这种“守正出奇”的策略使节目在保持核心辨识度的同时不断注入新鲜感,有效吸引了年轻人从短视频追至卫视正片,进一步放大了节目的破圈效应。
社会价值层面,节目实现了娱乐功能与文化传承、代际沟通的结合。通过重现经典影视作品、展示传统技艺等环节,节目潜移默化地承担起文化传播的功能,例如在纪录片《盛世修典》中感受国宝绘画数字化归国的深刻含义等等。与此同时,第九季中唐国强参与“代际沟通”环节以及沙溢、沈腾不理解“OOTD”含义等情节不仅带来了众多笑点,更强化了节目的“代际对话”价值,使节目超越了单纯的娱乐范畴。
行业启示:
综N代的创作关键与突破路径
从行业角度来说,《王牌对王牌》的百期历程成为了一条综N代生命周期延长的成功路径,也为同类节目带来了三点启示:
第一,创新需要建立在尊重节目基因的基础上。当节目进行创新时,最成功的案例往往是在原有框架内的优化,而非颠覆性改变。如《王牌对王牌》在游戏环节上的创新,多是基于经典游戏的规则微调或情境再造,而非完全推倒重来。这种渐进式创新更容易被原有的受众群体接受,同时也能带来新鲜感。
第二,用户黏性源于节目展现的情感联结中。节目通过“家族人设”“情怀重聚”等策略,与观众建立了超越娱乐属性的情感纽带,这是抵御市场波动的重要壁垒。数据显示,节目收视的高峰期往往与固定MC组合的稳定期重合,而当阵容频繁变动时,收视会出现波动,这表明嘉宾之间的化学反应比单个嘉宾的知名度更为重要。而《王牌对王牌》在“家族感”的基础上引申出包容性更强的“宗族”概念,使得嘉宾阵容变化的负面性降低,再通过年龄、性格、专长等方面互补的嘉宾组合带来更多不同的新鲜感,例如在节目第九季引入唐国强等人,这一变动虽引发争议,但唐国强与年轻嘉宾之间的代际差异也成为关注焦点、笑料来源。
第三,商业价值与内容质量的深度耦合是综N代长期生存的关键。硬广植入过多会影响观看体验,而完全拒绝商业合作又难以维持制作水准。《王牌对王牌》尝试了内容共创模式,即将广告植入转化为游戏环节的自然组成部分,如君乐宝的奶粉互动环节变成杨幂演绎的小游戏等设置,兼顾了趣味性与商业需求,这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总的来说,《王牌对王牌》的百期历程证明,综N代的长青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内容的敬畏、对用户的洞察以及对创新的持续追求。在媒体环境持续变革、综N代普遍面临创新瓶颈的背景下,《王牌对王牌》提供的不仅是一档节目的生存样本,更是整个行业可资借鉴的创新思路,即坚持以内容为核心、持续创新,综N代同样可以跨越周期,实现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