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到岳云鹏,大家的感觉跟几年前很不一样了。以前提起他,多半是笑着说“那个唱《五环之歌》的小岳岳真逗”,可现在打开手机刷到他,评论里总有人说“怎么又在综艺里看到他,不说相声了吗”,甚至还有人翻出各种传闻议论纷纷。这种口碑的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事儿。
先说最明显的一点,他现在说相声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打开电视,总能在各种综艺里看到他插科打诨,电影院里也常有他主演的电影上映,反倒是德云社的相声专场,他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少。常听相声的人都能感觉到,他现在说相声时,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即兴包袱少了,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这段以前好像听过”。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好几年前德云社自己的综艺里,有道菜的盖子上写着“上节目太多,业务水平明显下降”,当时郭德纲笑着让他把盖子留着,说“这话说的就是你”。那时候大家只当是师父跟徒弟开玩笑,现在回头看,倒像是一句提前敲打的提醒。
他转向综艺和影视,其实也跟观众的态度变化有关系。2015年春晚上,他凭着《五环之歌》一下子火遍全国,男女老少都觉得这个贱萌的小伙子有意思,走到哪儿都有人喊他“小岳岳”。可连着上了几年春晚后,情况慢慢变了。
身边不少人都在说“他的相声好像没新意了,笑点翻来覆去就那几个”,甚至2025年春晚有观众直接喊话“别上了”,当时他站在台上的尴尬,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后来他自己也半开玩笑说“躲躲骂声”,于是大家就看到他在《长安的荔枝》里演起了主角,还开起了个人演唱会。
可没想到,离开相声舞台也没换来清静。这几年网上总有人说他有“私生子”,传得有鼻子有眼,一会儿说“生了闺女要验DNA”,一会儿又说“包养大学生生了儿子”,甚至有人扒出他发的生日祝福、在婚礼上说的话当“证据”。
直到2025年法院判了造谣者败诉,大家才慢慢明白是咋回事,但这事儿确实让他的名声打了折扣。更让人生气的是他那场演唱会,票价最高卖到1580块,比不少专业歌手都贵,票务方还先喊“售罄”再偷偷放票,网友们骂声一片,说“这是红了就开始割韭菜”。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草根出身的明星身上也能看到,只不过有人处理得更稳妥。就说王宝强,同样是从农村出来,早年在工地上搬过砖,跑龙套时被人呼来喝去,可这些年不管遇到啥坎儿,他都一门心思扑在演戏上。
就算经历过婚变那样的大事,也没见他跑到综艺里“捞快钱”,反而靠《树先生》《八角笼中》这些作品,一步步成了大家认可的影帝。把他俩放在一起比就会发现,出身好坏从来不是关键,关键是红了之后,能不能守住自己的本分。
岳云鹏走到今天这一步,跟他的过去也脱不了关系。他小时候家里穷,姐姐们为了供他上学都辍了学,十几岁到北京打工,就因为算错6块钱啤酒钱,被客人指着鼻子骂了三个钟头。那种日子过久了,心里难免憋着一股“想出人头地”的劲儿。
后来名气和钱突然砸过来,他可能真有点接不住——面对那么多赚钱的机会,很难不心动;面对复杂的舆论,也未必知道该怎么应对。所以他做的一些事,在旁人看来就显得笨拙,甚至有点贪心。
但平心而论,他也没犯啥大错。私生子的事儿被证明确实是造谣,跟德云社里那些因为违法乱纪彻底凉了的师兄弟比,他起码守住了做人的底线。只是在“踏实”这两个字上,确实做得不够。就像郭德纲以前说的,“相声演员拼到最后一定是基本功”,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不管是说相声还是做其他行业,真本事才是立得住的根本,一时的热度再高,没有扎实的底子撑着,终究会慢慢降温。
说到底,岳云鹏的经历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名利场里的常见困境——当名气和财富来得太快,人很容易忘了自己最初是靠什么站起来的。他还算幸运,没摔得太狠,但口碑的变化已经在提醒:不管走多远,都得回头看看自己的来路,手里的本事才是最该握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