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只要提起国内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便是绕不开的里程碑。
这档被誉为内娱慢综“开山鼻祖”的节目,以其独特的“种地、聊天、吃饭”田园牧歌风格,成功在观众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前三季豆瓣评分均不低于7分的佳绩,印证了其曾经的口碑与影响力。
然而,盛极而衰似乎是综艺节目难以逃脱的宿命,随着节目模式逐渐趋于套路化,《向往的生活》口碑也开始出现下滑。
尽管去年因黄磊及其“邪恶栀子花”梗意外出圈,为节目带来一波热度,但刚刚迎来的《向往的生活第八季》,却因彻底的内容变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争议。
本季节目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主题从田园生活彻底转向了“戏剧”,在预告片发布时,这一转变就已引发不少老观众的担忧,而正片上线后,这些担忧似乎一一应验。
节目开场,依然延续了过往的情怀路线……
当何炅和黄磊这两位“五旬老人”相拥而泣,动情地说着“我还是会给你做饭吃”、“我还是会夸你,虽然没人信了”时,那份历经岁月洗礼的友情依然令人动容。
然而,这份感动在节目进入正片后迅速消散,本季常驻嘉宾除了黄磊与何炅,还有老成员张子枫和彭昱畅。
四人见面寒暄后,黄磊以“东道主”姿态介绍完环境布局,竟直接表示要离开,这一反常举动令观众困惑不已。
更令人不适的是,随着镜头进入蘑菇屋,观众熟悉的“做饭、干农活”等核心环节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长达20分钟漫无目的的房间参观。
新蘑菇屋的布局也引发质疑——秋千和渔网被放置在室内,这与节目一贯倡导的淳朴风格大相径庭。
失去了固定环节的支撑,节目内容显得格外空洞,嘉宾们显然也不知所措,脸上写满了“被迫营业”的迷茫。
在照片墙前尬聊一阵后,节目竟突兀地插入了一段长达十几分钟的广告拍摄环节——彭昱畅举着广告牌,硬生生地完成了一段广告展示。
这样的内容被放在正片中,引发观众强烈不满,有观众在弹幕中直言:“这放在花絮里都觉得多余,居然成了正片内容?”
为了紧扣“戏剧”主题,节目组安排嘉宾们围坐一起,翻看黄磊的相册,听他讲述自己的辉煌岁月。
然而,观众对此并不买账,弹幕中更多人关注的竟是黄磊的头发状况,内容与观众期待的严重脱节,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缺乏明确的任务和互动安排,嘉宾们时常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张子枫更是无所适从,只能随处发呆,这种真实的“无聊”状态,作为节目内容显然难以吸引观众。
当节目进入第二天的剧院环节,争议达到了高潮。
众所周知,黄磊是乌镇戏剧节的发起者之一,而本次节目拍摄地恰好设在乌镇,主题又与戏剧紧密相关,这使得“公费宣传”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若戏剧环节制作精良,或许还能赢得观众认可,然而现实是,所谓的“排练”竟然只是简单的读剧本。
更令人失望的是,导演在指挥排练时,黄磊在台下点评“女导演就是严格”的举动,也被观众视为不够尊重的表现。
即使到了正式排练阶段,嘉宾们也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面对面读剧本——不仅没有起身表演,甚至连台词都未能背下。
为了增加看点,黄磊提议进行比赛,输者接受惩罚,然而比赛内容,竟然还是照本宣科地读剧本,以读错字扣分的方式进行。
如此小儿科的环节设置,让观众大感失望,有观众在社交媒体吐槽:“两个小时的正片,前半部分尬聊,后半部分读剧本,这到底是综艺节目还是戏剧学院入门课?”
就连经验丰富的何炅也忍不住在节目中自嘲:“昨天下午我们在那坐了一下午,啥事也没干,然后黄老师领着我们出去吃饭,吃了三顿饭,好颠不?”
这番调侃,恰恰印证了节目内容的混乱与无序!!
《向往的生活》第八季引发的争议,实则反映了慢综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当节目形式与核心本质产生背离时,该如何取舍?
从“戏如人生”这一季主题就可看出节目的野心,然而,将原本温馨田园的治愈风慢综,生硬地融入戏曲元素,造成了风格上的严重违和。
观众期待在节目中看到的,是山水田园间的人间烟火,是治愈城市生活疲劳的宁静时光,而非高高在上的艺术说教。
更令人遗憾的是,节目中甚至未能展现真正的戏剧表演魅力,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剧本朗读。
这种既不能满足戏剧爱好者,又辜负了慢综粉丝的折中方案,最终导致了两头不讨好的局面。
《向往的生活》第八季面临的困境,给整个综艺行业敲响了警钟:当一档节目开始过度依赖情怀,而忽视了内容质量本身时,它的生命力还能维持多久?
如果制作方真心希望推广戏剧艺术,重启《戏剧新生活》第二季或许是更合适的选择,为何非要通过“魔改”一档已经形成固定风格的慢综来实现这一目的?
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其背后是否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
观众的反馈已经足够明确: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再好的情怀一旦掺上了沙子,也会变得食不下咽。
当节目制作偏离了初心,失去了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即便顶着再响亮的名头,也难逃口碑滑坡的命运。
《向往8》的争议表明,慢综艺的创新固然必要,但任何变革都应当建立在对节目本质的尊重之上。
否则,所谓的“创新”,终将沦为一场失去自我的迷失之旅。
图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