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身边不少人聊起朱迅,都会先提到她那股子亲和劲儿,镜头前笑起来没一点架子,可转头就会感叹:“你看她结婚二十多年,家里活儿啥都不用沾手,老公把她宠得真叫人羡慕。”这种事儿听着像小说里的情节,搁现实里还真有这么回事儿。
说起来,这种“被捧在手心里”的婚姻状态,圈里其实能找到同类例子。就像黄磊和孙莉,结婚快二十年,黄磊几乎承包了家里的厨房,孙莉连菜市场都很少去,俩人情分也没随着时间淡了。外人看着觉得不真实,可对当事人来说,大概就是习惯了把对方放在心尖上。
朱迅家的细节更让人觉得暖。听说王志连她喝水的温度都要盯着,凉了热了都不行;朱迅生病那阵儿,他干脆推了手头不少事,整天守着,生怕照顾不到。有次节目里朱迅聊到这儿,笑着说:“我家酱油瓶在哪儿都不知道,他总说‘你别动,有我呢’。”这话听着夸张,细想全是实打实的在意。
你可能不知道,他们俩刚认识时,压根儿没人想到会走到一块儿。那时候朱迅刚在央视站稳脚,王志已经是台里很有分量的主持人,做《新闻调查》时提问一针见血,非典那阵儿带队跑一线,圈里人都挺佩服他。两人在走廊碰见,也就点头打个招呼,谁也没多想。
关系变亲近,反倒是朱迅最慌的时候。她爸突然生病那阵,她正在外地录节目,急得直掉眼泪,想回回不去。等她火急火燎赶回来,才发现王志早就把医院的事捋顺了,给老人擦身、喂药,连护工都说:“这女婿比亲儿子还上心。”朱迅后来总跟朋友说:“那会儿就觉得,这人靠得住,这辈子跟他错不了。”
没过多久两人就结了婚,听说当时王志手里就一套小房子,婚戒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朱迅一点儿不介意,跟身边人说:“他这个人,就是最好的家底。”婚后日子过得普通,王志却把“宠她”变成了日常——早上五点多起来熬粥,晚上不管多晚回家,都得把朱迅换下的衣服洗了。朱迅想搭把手,他就把人往客厅推:“你歇着,这点活儿累不着我。”
聊到这不得不说,感情真的经得住念叨。网上总有人盯着王志那张严肃的脸说闲话:“看他那样子,肯定跟朱迅吵翻了。”换作别人可能懒得理,王志却特意在采访里红着脸说:“我跟朱迅,从结婚那天起就没想过分开。”这话一出来,连记者都笑:“王老师这是把温柔全给嫂子了啊。”
更难得的是俩人身份掉个儿的时候。以前别人介绍朱迅,总说“这是王志爱人”;现在朱迅成了主持界的顶梁柱,王志转去大学当老师,旁人介绍他时改了口:“这是朱迅老公。”换作有些好面子的,可能早不乐意了,王志却乐呵呵的:“我老婆能耐大,我脸上才有光呢。”
其实往深了说,这种日子能过长久,关键还是俩人懂得互相托底。朱迅当年在日本留学,为了攒学费扫过厕所、端过盘子,那股子韧劲儿,王志打心眼儿里佩服;而王志在她最难时的担当,也是朱迅最看重的。就像小区里那些过了一辈子的老两口,老头总说“我老伴儿不容易”,老太太总念叨“我家老头子最靠谱”,日子就是在这种体谅里慢慢熬出了甜。
现在朱迅偶尔在节目里提一句家里的事,说王志连她睡前喝的牛奶都要提前温好,那股子得意藏都藏不住。其实婚姻哪有什么固定模式,能让两个人二十多年还像刚在一起时那样惦记着对方,大概就是最好的样子了——你懂我在外打拼的难,我疼你在家守候的累,日子在一茶一饭里,就过成了别人眼里的羡慕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