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再重逢,68岁的张瑜仍旧孤身一人,无子无女。
张建亚儿孙绕膝仍对她念念不忘。
张瑜坦言:“他是我唯一深爱过的男人。”
张建亚哽咽道:“如果时光倒流,我绝不会放手。”
为何如此相爱的两个人,却无法相守一生呢?
1978年的上海电影制片厂,21岁的张瑜已经凭借《青春》、《啊!摇篮》等影片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星。
而张建亚还是籍籍无名、被临时借调的演员。
两个人的人生本无交集,可一次借书的机会,让两人的命运悄然交汇。
当时,张瑜为了提升自己,想向前辈焦晃借表演书籍,但焦晃的书很少有人能借出来,好友郭凯敏的建议她找到张建亚帮忙。
初次见面,张建亚就被她温柔美丽深深吸引,却因身份差距倍感自卑。
那个时候的张瑜已经凭借《庐山恋》一跃成为国民女神,而他白天在房地局上班,晚上才能登台演话剧。
他后来回忆道:“她像天上的星星,我连伸手的勇气都没有。”
谁能想到,这场看似不对等的相遇,竟会牵出一段长达半生的痴缠?
而命运的转折,就藏在张建亚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里。
为了配得上张瑜,张建亚奋力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张艺谋、陈凯歌成为同窗。
他不断地给张瑜写信,从电影观感到生活琐碎,字字深情。
可那时候张瑜正忙着搞事业,哪有那么多时间理他,什么时候闲下来了回他一下,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回音的。
但他并没有放弃,依旧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转机出现在1981年,当时张瑜卷入“假情书”风波,被诬陷插足排球运动员汪嘉伟恋情,事业险些崩塌。
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建亚连夜赶到她身边,日夜陪伴安慰,帮助她走出那段艰难的低谷期。
这场风波也让张瑜看到了张建亚的真心,两人终于在1984年结婚。
从自卑暗恋到修成正果,张建亚用6年坚守换来了美梦成真。
可谁能料到,仅仅一年后,一个突如其来的选择,竟让这段婚姻走向万劫不复。
1985年,北影开了个明星进修班,当时已经很有名,但觉得自己能力还不足的张瑜也想要报考。
院长谢飞知道后,直接对她说:
“像你这样的大明星,谁敢教你?你应该去好莱坞发展。”
这个无意间的玩笑却触动了张瑜的心,再加上国内影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张瑜深知,如果想要在事业上有更大的突破,拓宽国际视野很重要。
张建亚理解妻子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但他也知道只身去国外何其艰难,他更害怕长期异地生活会冲淡两个人的感情。
他想要劝说她留下来,可她一心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对丈夫说:
“我向你保证,等我学成归来,我们就再也不分开了。”
看着张瑜那坚定的眼神,张建亚知道自己说再多也留不住她,只能不舍地把她送到机场,千叮咛万嘱咐。
那个时候,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张瑜这一走就是六年,等她再回国的时候,不仅事业没了,连两个人的家也没有了。
刚到美国时,生活的艰难远超张瑜想象。
语言不通,她就努力学习英语,克服语言障碍。
国外的生活成本高,她就住地下室省钱,做中文教师、家政、翻译赚些生活费,她甚至因丢钱包饿过两天。
而在国内的张建亚也不好受,他每天让自己很忙,以此来减少内心的思念。
没事的时候就给张瑜写信,偶尔打个越洋电话来维系感情。
可书信在路上要耽搁很长时间,等到对方收到时,那些思念和牵挂似乎都被时间冲淡了。
越洋电话不仅费用昂贵,而且通话时间有限,每次通话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许多话还没来得及说就不得不挂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话题也越来越局限,曾经亲密无间的夫妻,渐渐变得陌生起来。
终于,在距离和时间的双重考验下,他们的感情还是出现了裂痕。
1991年张瑜回国,两个人再相见,早已没了当初的激情,彼此之间竟有种陌生感觉。
张瑜试图说服张建亚跟他去美国,可张建亚知道,自己这个年纪,留在国内是最好的选择。
他也说服不了张瑜留下来,因为她心里还有个“好莱坞梦”。
于是,在她返回美国的时候,两个人签下了离婚协议。
其实,张建亚是不想签的,他觉得两个人不能这个草率,但张瑜铁了心要出去。
一句“等我学成归来”的承诺,最终败给了现实。
离婚书上签字时,张建亚不会想到,这个决定会成为他余生最大的痛。
离婚之后,张建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导演事业中,他在导演之路上越走越稳,佳作频出。
1992年,他执导的《三毛从军记》一经上映就引起了轰动,不仅收获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还荣获了第 12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儿童片等多项大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那之后,张建亚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又相继推出了《绝境逢生》、《紧急迫降》、《爱情呼叫转移》等一系列风格迥异、题材多样的优秀作品。
跟他相比,张瑜的处境可就没那么好了。
张瑜在美国呆了8年没有混出什么名堂,也不好意思回国。
好在前夫还在念着她,邀请她回国主演自己的电影《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就这样,张瑜回到了国内。
回国那天,张建亚西装革履,拿着玫瑰去机场接她。
任谁都知道,张建亚是想和她再续前缘,可她自始至终都选择视而不见。
张建亚也终于死心了,后来,他和一位圈外女性步入婚姻,组建了新的家庭。
他的导演事业也有了新的突破。
执导了作品《贞观之治》、《爱情呼叫转移》、钱学森》等等。
监制了《大城大楼》、《繁花》等作品。
并且他还参演了《愤怒的小孩》《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囧妈》《狗阵》《孤星计划》《酱园弄・悬案》等作品。
而张瑜再回国的时候,曾经的光环早已不再。
她转型幕后,担任《太阳有耳》制片人并获柏林银熊奖。
此后执导《庐山恋2010》等作品,但反响平平。
张瑜曾在采访中坦言:“我只爱过一次。”
张建亚多次坦言:“此生最大遗憾,就是和张瑜从夫妻变成朋友。”
他们谁都没有错,只是彼此要走的路不同罢了。
如今,68岁的张瑜独居上海别墅,资产千万却无子女继承,计划捐给国家。
71岁的张建亚儿孙绕膝,享受这天伦之乐,仍然活跃在娱乐圈。
一场爱情两种人生,究竟是梦想的代价,还是命运的捉弄?
或许正如张瑜所说:“有些选择,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人生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无论这个选择对或者不对,我们都要接受结果。
张建亚和张瑜之间的感情或许是遗憾的结局,但也让他们更加珍惜那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