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上海荧屏上家喻户晓的新闻面孔,她的播报陪伴无数观众度过晚间时光。
如今离职十年,这位前知名主播的人生早已换了赛道。
从正高职称到教育亿万富翁,她的蜕变之路藏着怎样的故事?
离开镜头的十年里,她又如何把“说话”的本事变成了新的“铁饭碗”!
最后一场新闻直播结束后,她转身远赴海外。
挂着“访问学者”的名头消失在公众视野,这一去竟成了职业转折的开端。
晓蕾在社交媒体的视频上淡然的回忆起离开电台时候。
“那天最后一场新闻直播,搞完没多久人就去了国外”。
“我早已不是电视台员工,已离职10年了”。
那时的她,早就成为了上海知名的新闻主播。
“播音指导”这一职称让所有人感到无比的羡慕。
本可以在体制内的职业道路上一路平地青云。
但她却选择暂时放下熟悉的主播台,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开启海外进修。
异国的学习时光,彻底改变了她对职业的认知。
在接触到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行业模式后。
她发现,自己专注多年的播音专业,或许能在除了电视台之外的领域找到新的价值。
“整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了”,她这样形容那段经历带来的冲击。
两年的进修结束后,当身边人以为她会重返主播的岗位时。
她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一个决定。
她加入了丈夫刘剑的公司,把播音技巧用在教小孩子说话上。
这个决定,不仅打破了外界对她“体制内名嘴”的固有印象。
同时在不经意间开启了她未来十年的创业篇章。
她带着这个想法来到了丈夫的公司。
而丈夫刘剑的选择,早在多年前就已颠覆了众人认知!
明明有着副高职称,还身为著名主播印海蓉黄金搭档的刘剑。
为何却毅然辞掉公职,一头扎进没人看好的青少年语言教育领域?
相较于晓蕾,丈夫刘剑的职业选择更具颠覆性。
那年,他还是上海台的骨干力量,不仅拥有副高职称。
还是当时著名主持印海蓉的黄金搭档,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
可就在这时,他却毫不犹豫的递交了辞职信。
放弃了体制内的稳定“饭碗”,转身带着一群孩子学播音。
在教孩子们播音的过程中,他细心的发现。
青少年语言教育这块市场几乎是空白,家长们有需求,却找不到专业的课程体系。
于是,他瞄准这个缺口,研发出了AI互动课,一套定价3800元。
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甚至后来还成功进入上海官方课后的服务采购名单。
创业刚开始的艰难,刘剑至今记忆犹新,没有品牌知名度。
他就靠着免费讲座教家长们如何引导孩子提升表达的能力。
硬是一点一点的将第一批客户资源给慢慢积攒起来的。
而晓蕾从海外回来后,更是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两人联手搭建课程体系。
从幼儿的口才启蒙,到青少年的播音主持培训,产品矩阵逐渐完善。
如今,“巨豆母语”的估值已达1.2亿元。
服务了十万个家庭,夫妻俩也成了儿童语言教育领域的领军者。
公司市值一路飙升,现已超亿元、课程走进十万家庭。
可转型路上的争议与不安,却始终围绕着这对曾经的“媒体人”。
从主播跨界创业,质疑声从未停止,晓蕾却始终坚守一个原则。
“自己用过的东西才拿出来推荐”,生怕砸了多年积累的公信力!
在传统媒体人跨界创业的浪潮中,质疑声似乎是绕不开的坎。
这对夫妻也不例外——当观众看着熟悉的新闻主播。
突然出现在教育课程的宣传现场。
或是直播间里,难免会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是不是在消费以前的名气””“离开电视台就只能靠卖课赚钱了”。
面对这些声音,晓蕾的应对方式很实在:用专业和真诚守住公信力。
她在直播中反复强调:“自用物品才会推广,就怕把自己的公信力给砸了”。
就连直播带货,她也不走低价吆喝的路线。
而是运用自身专项,给观众讲产品背后的设计逻辑。
还会穿插语言训练的小妙招,硬生生把带货做成了知识分享。
凭借这种独特的风格,她的一场直播下来,营业额轻松突破八百万。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她“前主播”身份之外的价值。
其实,不止他们两个人,张泉灵、夏磊等曾经的知名主播。
也纷纷从主播台上淡去,转向了不同的领域。
这些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的人,心里都曾有过“没底”的时刻。
习惯了体制内的稳定,突然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谁都会忐忑。
但晓蕾和刘剑用十年时间证明,媒体人的价值从来不止于镜头前的光环。
播音时积累的语言功底,能变成搭建课程体系的核心能力。
多年养成的公信力,能转化成商业领域的信任资本。
而敢于突破舒适区的勇气,更能让“铁饭碗”从体制内的身份,变成自己跟上市场的能力。
如今,他们的公司在上海市中心最好的商圈开了三家线下体验中心。
但是他们的线上依旧继续服务着很多个家庭。
晓蕾偶尔还会翻看以前的播音教材。
书架上的创业奖杯与这些旧书并排摆放。
像是在诉说着一段从“屏幕里”到“市场里”的成长。
曾经,她在镜头前用声音传递新闻。
现在,她用专业技能帮更多孩子打开表达大门的枷锁。
夫妻两人离职十年,从上海知名新闻主播转型为教育创业者,他们的故事远超“跨界成功”本身。
二人放下体制内身份与荧屏光环,凭借播音专业能力搭建课程体系,顶住质疑坚守公信力。
他们将“巨豆母语”打造成估值过亿的教育品牌,这段转型路照见传统媒体人在时代变革中的选择与坚守。
这也给纠结“稳定”与“突破”的人以启示:真正的“铁饭碗”,是靠本事立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