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18.34亿收官,档期内上映的新片没有赢家,票房最高的《志愿军:浴血和平》还没卖到5亿,国庆档总票房倒退回10年前。
不过要给输家排名倒是很容易。
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虽然不是票房最低的电影,但称得上是最惨的电影。因为电影背后有两家上市公司,票房好坏直接影响公司股价。因为电影票房不达预期,两家出品方均大跌,其中第一出品方果麦文化开盘就一字跌停,市值蒸发超过12亿;光线传媒下跌10.53%,损失更大,毕竟公司总市值500多亿,相当于蒸发了超过50亿。
而且,国庆8天长假,这么好的档期,累计票房才7400多万,远远低于预期。要知道,这可是光线派出的种子选手,寄希望于接棒《哪吒2》。
截至发稿,《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排片占比仅剩4.4%,票房已经没有大幅上升的可能,最终票房大概率止步于1亿内。但是,从各个维度来说,《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都不应该惨成这样。
首先,这部电影流淌着《哪吒2》相同的基因。
前面说了排在前两位的出品方,果麦出文学版权,光线负责电影制作,这样的分工显而易见。《三国的星空》导演袁原,是红鲤动画的创始人之一,而红鲤动画是光线的子公司,专注于电影全流程制作,业务涵盖动画电影、CG短片和VR影视开发等等。
春节上映的《哪吒2》,因为制作量太大,几乎集全行业之力,肥水不流外人田,一部分后期工作,就分给了“同门师兄弟”红鲤动画,查询资料可知,红利动画深度参与了《哪吒2》的制作,负责四分之一的制作流程,涉及角色开发、特效制作等核心环节。至少在上映前,《三国的星空》给外界的印象是品质可以对标《哪吒2》的电影,你就说卖相好不好吧?
其次,电影拥有得天独厚的好选题。
票房超过18亿的《长安三万里》证明了历史题材大受欢迎,毕竟有了寓教于乐的意义,让孩子们在看电影的同时学习历史知识。相比李白的故事,三国的曹操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人物魅力都不遑多让,编剧和导演也是瞄准了这一点,《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其实主要讲的就是曹操的故事,其他人物都成了背景板,甚至刘关张都没出场,仅曹操这个“IP”应该都不止1亿票房吧。
握着这两张“王牌”,《三国的星空》确实卖相很好,所以出品方的野心肉眼可见,片名直接打出“第一部”,拍成系列的规划很明确了。
而且看好这部电影的不止我一个人,或许是第一出品方是果麦文化的原因,一直喜欢“吃独食”的光线传媒这次也吃不到了,不但引入了易中天家族的海平屋脊影视公司,韩寒也挤进来插了一脚,通过亭东影业参与出品,想要分一杯羹。没成想,票房扑了,把大家都埋了。
下面说说票房上不去的原因吧,均为个人浅见。
一方面归咎于市场环境太差。今年国庆档总观影人次5000万,比高峰时少了一半观众。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不止《三国的星空》不行,其他电影票房也都不行,但凡不是口碑爆款,就很难在这个低迷的市场中突围。而且,今年国庆档八部新片上映,竞争尤为残酷。
另一方面,还是电影品质不够硬。
《三国的星空》内容每个层面都和《哪吒2》相距甚远。
《哪吒2》是集动画、CG、手绘的大成之作,细节的设计、动作场面的铺排堪称视觉盛宴,但这方面《三国的星空》实在令人失望。可能是制作费吃紧吧,电影的战争场面很少,好几场都草草带过,一到制作难度较高的战争戏就露怯。
而且在人物设计上,也不如《哪吒2》生动,细节也比较粗糙,在3D动画里毫不出彩。如果放到几年前,观众没吃过太好的东西可能还能接受,但看完《哪吒2》才几个月,就端上来这种东西,落差太大了。
叙事和节奏上,《三国的星空》也比较拉胯,可能是考虑到系列电影的总体规划,第一部节奏慢、叙事拖沓,放了很多不是特别有意义的内容进来,第一部结束了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阶段,埋了这么大的坑,有点对不起观众了。特别是那条狗的设计,拿到完全不影响主线剧情,注水过于明显了。
因此,最终《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不用说跟上《哪吒2》的步伐,和《长安三万里》相比都差太远。相比真人电影,动画电影其实卷的更厉害,换言之,当下的创作环境,就是“《哪吒2》后遗症”,观众的审美和作品的质量要求都拔高太多,常规的作品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口味了,目前的票房成绩,《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将面临亏损,后面还能不能拍都很难说,观众想再“吃顿好的” ,可能还是要指望《哪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