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录音棚内外的错位
录音棚的灯亮起,将王玖玖眼前的世界分割成明暗交织的方块。她刚从财务报表中抬起头,手里仿佛还残留着纸张的触感,身体却被推入一个由麦克风、耳机和调音台构成的陌生领域。
那是2015年,资金与创意奔涌。王玖玖在退休后是同时服务着几家影视公司的财务骨干,也亲历着中国影视行业黄金时代的浪潮。
对账中,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宁静。“阿姨您来一下,客串一下配音!”同事在门口喊道。
王玖玖愣了一下,“我能行嘛,你们这不是瞎折腾。”话还没说完,就被半推半就地拉到了公司那个她平日只远观、不曾进入的录音棚。
“阿姨,试试这几句。”玻璃窗外,导演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鼓励,也藏着一丝急切。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某个片段需要补录几句台词。
王玖玖站定,吸了口气,看着台词本上的标记,努力模仿着应该呈现的情绪。她张了口,声音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拘谨而陌生。一遍,两遍,三遍……“不行,阿姨感觉不对。”导演最终摆了摆手。
“我就说不行吧。”王玖玖半是释然,半是失落。
那时她未曾预料,这声“不行”,会在多年后,成为开启另一段人生的遥远伏笔。
二、小车不倒只管推
2018年12月4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王玖玖从漫长的昏迷中苏醒,她的第一反应是“我该报税了”。这份对工作的执着,贯穿了她68年的人生。
在人生轨道急转直下之前,王玖玖的生活信条是七个字:“小车不倒只管推”。
这是她面对老板“打算干到什么时候”的询问时,毫不犹豫给出的答案。退休,于她而言,只是从“单位”换到了“公司”,生命的意义依然通过忙碌的工作来确认。干财务、带徒弟,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然而,那辆只顾向前、不曾停歇的“小车”,终究有被迫停滞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疾,让她的人生骤然转向。病来如山倒,具体的诊断名称与治疗细节,她不愿多提。
那是一场免疫系统的风暴,侵袭肺腑,蚕食肌肉的力量。用她自己的话说,“你能蹲下,就是起不来”。
从生龙活虎、每日能跳绳两千下再开车上班的职业女性,到“寸步难行”、需要思考如何借力从坐便器上站起来的病人,其间的落差,足以吞噬任何对生活的热情。
王玖玖从为社会、为家庭创造价值的奔忙,转向了为自身生存而战的寂静战场。
三、口罩下的封闭人生
“一米五三的个子,激素治疗让体重暴涨至近170斤,站着看不见脚尖。脸肿得跟猪头一样,眼睛只有两道缝。那鼻子,就和狗鼻子一样。”王玖玖九分心酸一分调侃自己。小孙女直言“奶奶你太丑了”。
2019年出院后,王玖玖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遵照医嘱,只要出门就必须戴口罩,防止感染。恢复到一定阶段后,再裹着布适当晒太阳。
晚上七点就躺下,不看电视,偶尔刷刷手机或打开笔记本电脑。在有限的活动中,日子如同灰色的默片。王玖玖不再拍照,“因为太丑了”。活下去的勇气在一点点消磨,她开始处理身边物品,“该送人的送人”,仿佛在默默准备着什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烦闷中,春天悄然来临。
四、 梨花声起
转机发生在2025年。偶然间,王玖玖在网络上看到了“梨花朗诵”的训练营。“当时想,我这个状态,还能学吗?”几经犹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参加了五天训练营。
“我从小就喜欢朗诵,但那时候没有系统的学习,全班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只会叫一两个(朗读),机会有限。”
起初,她因担心身体负担,没有学完。但代课老师子葳的一句话触动了她:“你的声音挺不错的。”
下载梨花APP后,她开始了每天的跟读。清晨四点多,城市还未完全苏醒,房间里便已响起读书声。"您这么早就起来,真拼了,得注意身体呀。"代课老师在APP上这样回复她。她笑着回应:"习惯了,因为拿它当乐趣。"
124天,从未间断。“起初朗诵虽然说挺花费时间的,但是真是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她发现,朗诵不仅锻炼肺活量,还让她认识了许多新字,“像我们这个年龄有好多字不认识,我赶紧查,又学到了好多字。”
朗诵,于王玖玖而言,不再仅仅是年轻时的业余爱好,它成了一种日课,一种自我的学习,更是一场无声的疗愈。
在梨花朗诵平台,王玖玖遇到了许多老师:子葳、宋雨、张弛、李瑾……她如数家珍。最让她感到新奇的是宋雨的AI导师。她会拿着自己录制的作品让AI老师点评,“我最高得过95分,也有70多分的时候。”面对低分,王玖玖不气馁,跟着点评再学习调整,“没关系,下回再努力。”
回想起多年前那次短暂的电影配音尝试,王玖玖想着“要是早点学习,我(配音)肯定就没问题”。
只要有愿景,机会总会来临。2025年9月20日,她登上电视台,拍下这七年最好看的一张照片。
五、摘下口罩登舞台
2025年5月份,梨花教育组织“烽火记忆·梨花礼赞”专题朗诵活动。王玖玖盯着屏幕,指尖在报名链接上方悬停良久。
“这是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的机会。”她对自己说。那个曾经因“太丑”拒绝拍照的人,此刻却萌生了站到聚光灯下的冲动。
出发那天,她往包里塞了十几个口罩,像揣着一兜护身符。可最终一个都没戴。“这么多人朗诵,戴口罩算什么?”她摘下口罩,让声音和面容,一同坦然面对观众与灯光。
也正是在全身心投入朗诵的这段日子里,她的病情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转机。9月,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她去医院复查。结果显示身体显著恢复,医生将她的激素药量减至每天半片,并告知若11月份指标正常即可停药。
她将这份状态的向好,其中三分归功于朗诵带来的愉悦与内在秩序的重建。“5月份朗诵以来,心情特别的好,免疫力也提高了。”
在王玖玖看来,梨花朗诵带给她的不仅是技艺的提升,更是人生价值的重新唤醒。
“日落是免费的,春夏秋冬也是免费的,不要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这些梨花老师发给她的话语被她认真记录下来,反复品读。“只要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开始。”这句话成了她的座右铭。
生命的韧性,远超医学诊断;精神的年轻,无关生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