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 作者:张川

歌手郑智化在深圳机场遭遇登机受阻,发文控诉内容中一句“连滚带爬”,让一场原本普通的出行插曲变成了舆论漩涡。
据媒体报道,10月25日,郑智化吐槽深圳机场登机车与机门有25厘米差,称自己“连滚带爬”登机,机场致歉并承诺整改。26日登机监控曝光,网友质疑其表述夸大。27日,郑智化致歉,称“连滚带爬”是气话,感谢工作人员,认为事件引发对少数群体权益关注更有意义。
因为事件部分内容的反转,网络舆论场中反应热烈。有人认为公众人物发言更应尊重事实,郑智化的情绪化言论有些夸张且误伤了机场工作人员。也有人认为他作为残疾人面临登机困难,对机场服务表达不满是合理且具有社会意义的,这会促使机场提升服务标准,为更多残疾人谋福利。
该事件的起承转合,像极了舆论的常规节奏。一条情绪化表达,引发公众情绪的共鸣,又在反转后迅速被推向另一极。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夸张与道歉的表层,这起事件真正该被讨论的核心也就被完全忽略。可以说,那25厘米的落差,不只是登机口的高度差,更是残障群体与常人之间的生活落差。
作为公众人物,郑智化的表达理应更克制、更精准。事实被放大、情绪被渲染,确实容易造成误解,也可能伤及那些在一线服务的普通员工。他的道歉,说明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值得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该因为这些情绪化表达就否定他表达的合理性。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要跨过那25厘米的缝隙,所面对的不仅是物理障碍,还有心理的挫败、被注视的尴尬,以及多年累积的无力感。
我们必须承认,普通人和残障人士生活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参照系里。对于多数乘客而言,25厘米不过是一步之遥。可对郑智化而言,这一步意味着必须依靠他人、暴露弱点。这种情绪我们自己也可以尝试代入,比如一次糟糕的消费体验、一次被冷漠对待的投诉,恐怕也会在气头上说出更激烈的词句。只是,公众人物的“气话”被放在公众放大镜下,很容易被打上“夸张”“矫情”的标签。
因此,该事件不该止步于郑智化错没错,而是应反思:为什么无障碍服务仍常常停留在形式合格而非体验友好的层面?机场确有道歉,也承诺整改,但制度的完善不能仅靠一次舆论风波。真正的人性化服务,应该让残障人士的出行不必“被注视”,而能自然、体面、无阻碍地完成。
总之,“连滚带爬”是一句气话,却也是一种社会提醒。真正需要被填平的,不只是那25厘米的登机口落差,更是制度设计与人性关怀之间的距离。机场的整改不妨成为一个契机,让无障碍服务从合格迈向体面,让所有人都能在同样的起点上出行,这才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