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赚够了就不装了?
作为曾经的“春晚常客”,贾玲在娱乐圈的地位毋庸置疑。

《热辣滚烫》的成功,更是让她狂揽34亿,一跃成为手握88票房的女导演。
可是,在辉煌退去之后,等着她的是一片泛滥的质疑声。

一手好牌打烂了。
减肥成功后贾玲手断演艺。

不但退出春晚,连新电影都被网友抵制.
但是到了现在这一步,贾玲却不能责怪其他人了。

“先帝初创未半,中道崩殂”
娱乐圈演员的蜕变屡见不鲜。

但是,转型失败却将自己“作没”了,这是第一次见面。
提到贾玲,观众们就会联想到贾玲参加各类综艺的精彩演出。

出道至今,凭借肥胖的体型跟着“搞笑人设”走。
贾玲圈了无数粉丝,很受观众欢迎。

不但多年上春晚,而且在各大综艺中也是“熟客”。
甚至在随后卷入“抄袭”风波时,她还靠“自黑”顺利解决了危机。

综观娱乐圈中的“第二个贾玲”怕是难觅踪影了。
只要有她出席的节目肯定都会成为热门存在。

而人气爆棚的贾玲,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综艺一姐”。
以“搞笑女”人设让贾玲混迹娱乐圈。

特别是和老搭档沈腾在一起,更是到现在都成为了很多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2021年,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公映极大地提升了贾玲的知名度。

凭着高达54.13亿元的票房收入,她迅速崭露头角,成为最受欢迎的女性导演,并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可是,谁会想到是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演员呢。

却为了所谓的“转型”,亲手断送了自己的辉煌事业。
而且她和伴侣沈腾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现在沈腾出没于各大综艺之中,他可是喜剧界受人追捧的元老。
再看看贾玲现在看来是被各大综艺给“开除”了。

不要说春晚这个舞台,就是在演艺圈也难觅其踪。
而这些都是她“咎由自取”!

也可说是她独自选择的不能回头。
本来靠“搞笑人设”,谁也动摇不了贾玲喜剧圈。

但她本人并没有撞上南墙,也没有回头是岸,正好转型了,撕了“搞笑女”这个标签。
尽管影片《你好!李焕英》开了一个好头使贾玲淡泊名利。

可也是影片的成功让贾玲“野心”暴露无遗。
也许正是前作的成功给贾玲带来了甜头吧。

2024年春节档又有新作《热辣滚烫》回归。
这一次,电影的营销策略更具吸引力,目标是为了帮助角色减轻100斤的体重。

自影片宣发以来,“贾玲减肥”一直是影片最大的卖点。
不时放出预告路透更屡次冲上热门。

特别是贾玲瘦前瘦后的对比照片,在全网范围内都被炒得沸沸扬扬。
流量就像一把有两面刃的剑,过度的营销策略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的目光。

就连医生都站出来点评称“一年减重100斤超出正常范围,劝告大家请勿模仿”。
铺天盖地地推销减肥,观众们曾以为此片是减肥片。

不过在外界质疑声中贾玲一再强调:
“它并不是一部减肥电影,它连拳击都没有关系,它想让观众只看人物变强而不看瘦人”。

也正是这一矛盾性的宣传方式引起了许多受众的好奇。
这部电影最后实现了34.17亿元的惊人票房收入。

贾玲由此成为了中国影史首位年冠的女导演。
但是当观众充满期待地进入影院后,才发现影片自称“致敬奋斗”,情节平淡无奇,并没有什么新意可言。

除了贾玲体重的改变,应该说没有什么看头。
更加令观众大失所望,影片与原着《百元之恋》相差甚远。

很多观众说影片脱离实际,自始至终围绕着“减肥”。
北美市场爆冷,更证实问题出在哪里。

而这场“营销比内容重要”的操作,也成了贾玲口碑崩塌的导火索。
尽管这部电影票房亮眼,但“割韭菜”“消费观众的信任感”的骂声此起彼伏。

甚至还有网友尖锐表示:“火热沸腾的成功,中国电影之悲”。
尽管事后她在采访中坦言“减重就是服务于角色,只需要心随受众而去就足够了”。

但是观众对于她的信任感已被撼动,不愿意再去买帐。
因此,在其新作被传言出来后,评论区都是在指责她。甚至曾经和她共事过的杨紫,也顺便吐槽了。

自从影片《热辣滚烫》公映以来,贾玲曝光度锐减。
前几年常客春晚都没有见过她,常驻综艺都没有动。

除偶尔有活动拍路透外几乎完全淡出大众的视线。
有网友猜测她是“钱赚的够多,不愿装腔作势”,也有人认为是她是在等待时机。

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贾玲昔日国民度都在渐渐丧失。
而和贾玲“消失”相对应的则是杨紫和胡歌几位优秀演员对她的执着。

在贾玲通过减肥营销挣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杨紫却推着一切活动跟着商业活动走。
一头扎进了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就为了圆满完成新作品《生命树》。

同为人物而牺牲自我的杨紫从来不做营销。
该剧从拍摄前的准备到拍摄,全组人员连轴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也正由于主创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该剧在未播出时便获得了人们的尊敬。
两种迥然不同的抉择也使这两位演员踏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贾玲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