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湖南卫视公布李维嘉回归的消息,立马在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
这位曾经的《快乐大本营》核心人物,离开湖南卫视三年多的日子里,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和挑战呢?
他在最近一期《再见爱人》里说,这几年日子过得不太顺,接不到什么特别体面的工作,只能偶尔参加一些网络综艺的录制。
一个曾经在巅峰时可以主持春晚的顶级主持人,退出舞台后竟然会陷入这样的困境,这事儿真得让每个职场人好好琢磨琢磨。
平台光环褪去后的真相
李维嘉的遭遇可不是个孤例,今年九月,有个曾在腾讯干过设计师的人在小红书上发了自己离职创业的故事。
在腾讯混的时候,她负责的项目那可是几千万用户级别的,每次提建议都能俩眼就过。
辞了职之后,她自己搞了个工作室,第一个接的项目是为一家餐饮品牌做VI设计。结果报价被对方连续砍了三遍,最后还因为“风格不合要求”被退稿。

她说:“在大厂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设计大神,可一出来才发现,客户看上的根本不是我的设计水平,而是腾讯这个招牌。”
这些实际的例子证明了一个挺残酷的现实: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个人本事,其实是平台带来的光环效应。
德云社的那堂清醒课
岳云鹏的经历算得上典型,那年大概是2019年前后,他凭借《五环之歌》一炮而红,接连接到各种影视剧邀请,商业演出报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那段光景,岳云鹏确实有点儿飘飘然。
据德云社内部的人说,他甚至对师父郭德纲安排的演出排程提出了看法,觉得自己人气上去了,理应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当年郭德纲说的那番话,如今细细品味,真是句句精彩。
他直言不讳地说:“中戏、北电那些科班出身的演员都找不到活干,剧组为什么偏偏找你?不是因为你的演技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你在德云社。你在面馆卖炸酱面的时候,怎么没人会让你去拍戏呢?”
这番话一说,让岳云鹏顿时清楚了不少。到今年十月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主动提起这些事情,坦言当年确实有点儿骄傲过头了。
现如今想起来,师父的话真没错。要是我不留在德云社这平台,估计早就不是当初的岳云鹏了。
像这样的教训,在娱乐圈里还真不少见。

今年七月,那档选秀节目出道的偶像团体宣布散伙,成员们都开始闯各自的路了。
有个成员在组合期间积累了200万粉丝,可一解散,发的第一条微博点赞数竟然不到2000,差了好大一截。
有个粉丝在评论区说:“你们觉得自己火了,其实火的只是组合,不是你们任何一个人。”
那些离开平台后依然发光的人
其实,也有人离开这个平台后,反倒过得更不错。今年九月份,曾在华为工作的张凯创办的公司顺利完成了B轮融资,估值超过了十个亿。
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华为工作了整整8年,从未把平台那些资源当成自己真正的本事。
张凯的办法就挺直白的:在华为的日子里,他把每个项目都看成是练武的场所。
别人下班就走,他却主动留在公司攻关技术难题;别人只完成分内的任务,他更是愿意接手额外的工作。“我很明白,华为提供的是平台和机遇,但核心技术真正得靠自己去掌握。”
辞职创业之后,他凭借在华为积攒的实打实的技能,迅速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今年十月,一位曾经的阿里运营总监的经历在职场圈里引起了不少关注。

她在阿里待了七年之后,决定辞职,转而加入了一家只有三十个人的小型创业公司担任COO。
不少人一开始不太明白,觉得她是在降级竞争,但没想到,用了半年时间,她把这家公司的月交易额从五百万,猛增长到三千万。
她总结道:“在阿里的收获,不只是一套方法,更关键的是我的思考角度和行动能力。这些东西,平台传授给我的,但现在已经深深扎根在我身上了。”
认清自己才是最大的能力
白岩松曾经讲过一句挺扎心的话:“让一只狗天天看央视,它就能变成名狗,但要是不在央视,它很快就会变回普通的土狗。”这话听着挺刺耳的,但也不失为职场上的硬道理。
今年的职场调查结果显示,从大公司离开的员工中,有超过六成的人在三个月内降低了自己对薪资的期望,而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甚至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些数字的背后,藏着无数人对“平台荣耀”的一场误会。
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辨别,这些奖励是平台赠予的,还是你自己争取来的。
当你在平台上红火得不得了时,得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别把资源当成人脉,也别把运气误认为实力。
真正厉害的人,会把这个平台看成练武的地方,不停地磨炼自己那本事,锻造硬本领。

要是这么做的话,哪天你得得离开这个平台,也不会一下子从云端坠落。毕竟,这个平台是别人的舞台,真正能稳住自己底气的,还是自己那硬实力。
职场的路走得长,不免会遇到波折起伏。
别把平台的光环当成自己真正的本事,不如实打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等到离开这个平台的那天,只要你凭借真本事还能站稳脚跟,那才算是真正的胜者。
平台可能会变,但你的本事才是能陪你一辈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