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宝级演员仲代达矢于11月11日去世,享年92岁。

仲代达矢1932年12月13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他1954年初次登上大银幕,在电影《七武士》中饰演没有台词的浪人。1957年在《黑色的河流》中首次担任主角,并荣获当年制作者协会新人奖。
仲代达矢一生致力于表演,拍摄影视作品过百部,资料显示,他参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小村庄的大烟囱》,2019年6月日本上映。
谈到仲代达矢,绕不开导演黑泽明。

黑泽明是仲代达矢的伯乐,出道就参演了《七武士》,但之后数年双方没再合作,黑泽明潜心拍他的电影,而且众所周知,他合作最紧密的演员是三船敏郎,而仲代达矢拍完《七武士》正式进入电影圈之后,则接连出演了《人间的条件》系列电影,合作小林正树主演《切腹》等知名影片。
直到1963年,他和黑泽明才再次合作《天堂与地狱》,以及1980年的《影舞者》和1985年的《乱》。
下面重点说《乱》吧,个人认为这部是黑泽明31部电影中最好的一部,同时也是仲代达矢作品中表演的巅峰。当然,这也是黑泽明本人最重视的电影,他自己当年的手稿中透露,《乱》是他留给世人的遗书,站在影迷的立场,《乱》则是黑泽明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很巧的是,目前全国艺联“影像之灯”影展中,收录了4K修复版的《乱》,目前正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映,我所在的城市深圳,深圳湾万象影城、万象天地百老汇电影中心和平安金融中心的英皇影城等三家影院,合作了影展影片的放映。上周六我还应朋友邀约,和他一起做了《乱》的映后分享,也第N次重温了这部经典之作。
电影的内容解读就不说了,40年来,这部经典巨作被太多影评人和视频博主反复解读。下面说点我觉得有意思的。
《乱》在那个年代,虽然是超过20多亿的高成本巨制,但拍摄技术其实没有什么创新,反而是用最简单、质朴的拍摄方式。不过40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是值得所有电影摄影师学习的典范。

一方面是黑泽明的自信,《乱》里几乎都是远中近景,极少有角色特写,电影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黑泽明有意让电影有舞台的感觉,所以用镜头烘托疏离感,让观众始终和银幕产生距离,这和当下的“沉浸感”截然相反,但并不影响电影好看,这是黑泽明的能力和自信。
电影用的都是传统拍摄手法,大道至简、大巧不工,大量的固定机位镜头,就连运动镜头也没有轨道、摇臂,只是简单的镜头转动,这样的结果是凸显构图的高明,和黑泽明的绘画功底相呼应,电影开篇的青山绿草场景宛如油画。而后面混战,马群在镜头前疾驰而过,红色的旗帜营造出血液流动的观感,非常奇妙。


仲代达矢出演《乱》时才49岁,饰演的却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电影中他有非常精细、强悍的妆造,头发和胡须都是一根一根贴上去的。在那个没有什么新材料,纯“手工”的年代,仲代达矢每次化妆需要4个小时。
然而化妆已经很难熬了,偶尔还会出状况,据仲代达矢自己回忆,曾有过4个小时化好妆了,可导演黑泽明来了说今天不拍,原因是他宿醉状态不好,仲代达矢气的自己把脸上的妆扯掉,本来脸上都涂满了胶水。

拍摄《乱》仲代达矢还经历了生死考验。《乱》基本都是实拍,包括城堡大火、一文字秀虎从城堡中走出来的那场戏。城堡耗资巨大搭建,然后一把火烧掉,拍摄时城堡里也是真的放火,同时用干冰营造更多的烟雾。
仲代达矢透露,那场戏拍摄时,他在烟雾中什么都看不到,非常担心走到门口的过程中会被绊倒,就会有生命危险,而因为要放火,现场没有其他能保障他安全的工作人员,只留了一个能和导演沟通的对讲机。黑泽明喊开始后,他为了不被绊倒走得很慢,以至于外面的工作人员担心他是否出了意外。
还有一个细节,对仲代达矢的表演也是不小的挑战。走出城堡下楼梯,为了凸显一文字秀虎疯癫的状态,导演要求他不能低头看路,只能抬着头下楼梯,而楼梯台阶又很陡。

当然,黑泽明虽然被誉为“电影天皇”,也是出了名的片场暴君,可他也非常保护演员。那场枫和次郎在房间里,匕首割颈、刀口舔血的段落,拍了一个多月,出演次郎的演员脖子都粗了一圈。在反复表演过程中,曾经有过道具匕首出了问题,道具部门提出用其他匕首代替排练的建议,被黑泽明严词拒绝了,他坚持要用实拍的匕首,才会帮助演员找到感觉。

最后,即便《乱》放到今天才第一次上映,毫无疑问也会问鼎年度最佳。真的很巧,仲代达矢去世,《乱》正在上映,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如果所在城市有影展放映,就在大银幕重温这部影史佳作,这是缅怀仲代达矢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