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落地五年的亚马逊系列片《水手星计划》因AI技术引发声音侵权争议。11月5日,配音演员穆雪婷发文称,自己仅为该系列片第1-3集录制了旁白,但第4-7集却出现了与自己几乎一模一样的配音。穆雪婷怀疑自己的声音被擅自用于AI训练和使用,引发广泛关注。
穆雪婷曾为《原神》《明日方舟》等热门角色配音,她的质疑迅速引发网络热议。已上线的《水手星计划》七集视频很快在各大社交平台及亚马逊官网显示不可见。制作方上海黑也文化传播公司随后发表声明,承认工作疏忽,但未具体回应AI争议。
穆雪婷表示,自己曾要求对方提供另一位“真实存在的人”的联系方式,但被拒绝。她已委托律师对视频和证据办理公证,准备起诉。穆雪婷指出,广告配音领域多采用次结模式,流程短、周转快,往往没有正式合同协议,这使得AI侵权风险增大。
随着语音合成技术的普及,AI克隆声音的门槛正在急速降低。国内市场中,不仅有专业AI语音平台可以模仿声音,短视频剪辑软件也配备“AI克隆语音”功能,普通创作者均可合成声音。侵权行为更轻易,也更难被分辨。
2024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判决AI平台和录音制品公司向被配音演员赔偿25万元。法院指出,授权录音制品并不意味着授权“声音AI化”,未经许可将自然人的声音用于AI训练或生成属于侵权。
本次事件中,亚马逊广告作为最终发布方和传播方,其责任划分成为焦点。亚马逊中国近年市场投入收缩,核心零售板块只剩广告与招商团队。而制作方黑也文化是一家小型民营企业,主要经营文化艺术交流和市场营销。穆雪婷认为,亚马逊广告应共同承担责任,希望其有足够的担当与她沟通。
该事件凸显了大公司对外包链条的监督缺位,以及市场普遍缺乏AI版权意识,正在成为AI时代的新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