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米粒妈的最爱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新一季又来了。
虽然还是律师行业,不过这次却变成了香港的“大律师”。
注意了,大律师可不是指资历或能力,而是香港地区出庭律师的专有名词。
简单来说,就是港剧里,庭审时戴假发、做辩护的律师。
虽然竞争的offer略有区别,但是同行的实习生仍然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清华学霸、北大状元、港大博士,简历上的实习经历更是卷出花了。
在咱们眼中,这些天之骄子一定会充满自信,可米粒妈惊讶地发现,有一个女孩,明明很厉害,却总是觉得自己不行。
她到底是被人外有人惊呆了,还是被自己困住了呢?
优秀孩子怎么还能没自信
今年22岁的徐琬婷,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还获得了法学院的拔尖保研,被推荐去往伦敦国王学院。
每年只有5个名额的项目,她就占了一个。
而且,几乎每个假期,她都会去大律师行进行实习,就算是面试的大律师也纷纷认证实习的含金量。
徐琬婷本人目标也很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上法庭,也享受辩论、陈述观点的感觉,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大律师。
这简直就是大律师的好苗子啊。
但是,第一个课题面前,她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倒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内心打起了退堂鼓。
大律师们给实习生布置了一个报告作业,徐琬婷因为经验丰富,是所有人中第一个完成的。
框架没问题、内容也很充实,按理说直接提交第一名妥妥的。
可是写完后,徐琬婷就开始不停地自我怀疑,总觉得还不够好。
与此同时,其他实习生一个个提交,再一个个通过。
徐琬婷只能在一旁干着急,直到事后,她才从大律师的口中得知:
“你的报告非常好,我以为你会拿第一的。”
因为不自信,让自己失去了表现的机会,米粒妈都替她感到惋惜。
轮到辩论赛的课题,米粒妈觉得有很多实习经验的徐琬婷,肯定稳拿这一局。
但是,不自信的魔咒好像又出现了。
小组讨论时她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干坐在一旁听着队友侃侃而谈。
或许是对自己不满意,内心压力过大,辩论赛前一晚的她突然呕吐,直接进了医院。
虽然第二天早上赶到了辩论赛现场,熟悉队友给她的稿子后,迅速投入到了辩论赛中,可相对于其他人的表现,还是差了一截。
事后她和大律师诉说着自己内心的焦虑,有一句话让米粒妈印象很深刻:
“我最大的弊处是不信任我自己,我两年前实习的时候,效率高,也不会害怕,但现在不行。”
米粒妈想,与其说是从前更加勇敢,倒不如说是因为有了太多优秀的前提,被别人的期待圈住了。
优秀习惯了的孩子,会主动卷学历卷成绩,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所有的考核都有一个评判标准。
考试看分数、评级有ABCD,可是“表现”这种不可量化的竞争,“徐婉婷们”则很容易失去自信。
就因为心态问题,一次做不好,就次次怀疑自己,到最后,失去了一切机会。
最令人痛苦的原因恰恰在这里,不是她本身很差,而是她本可以。
为什么越用力,结果越不好
节目播出后,弹幕里有人为徐琬婷抱不平,觉得她明明已经很努力,为什么最后还是没有得到认可。
米粒妈只觉得,这种想法还是太嫩了。
越努力越幸运的前提,是要有成果,否则就只是一纸空谈。
上一季offer中的实习生梁崴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负责一个房产跳单案件时,他的委托人是买方,由于和房主直接签订了合同,被中介起诉。
他的任务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证明这不是中介的独家房源,且委托人和房主签订的合同有效就可以了。
可是,他梳理证据时,发现委托人签订了一份三方合同,立刻觉得是委托人不守信用。
甚至在和委托人谈话时,直接让人家给中介道歉。
关键是,那份三方合同上卖房的房东都没签字啊。
他还在跟带教律师的讨论中,洋洋自得:“队友都没有分清,只有我分清了。”
带教律师明确地告诉他:“房东没有签字,所以这份合同根本不成立,没有达成约定,自然就不能说委托人跳单。”
可不论律师怎么说,梁崴一口咬定合同成立,把律师都给说无语了。
米粒妈真的很无奈,这不就是上学时跟老师讨论题目钻牛角尖的好学生吗?
解题时坚持是好事,努力做题也的确会体现在成绩上,让老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可职场和社会生活不是这样的。
没有人会耐心地一再为你讲解,大家看重结果远大于过程。
也正因如此,如果抱着学生心态,把领导当老师希冀着一句夸奖,工作只会愈发束手束脚。
在一个广告公司的职场综艺中,女孩依秋就因此吃了大亏。
因为性格文静,所以大多数时候,她都扮演了默默无闻的配合角色。
在这种竞争入职名额的情况下,着实显得有些淡然了。
明明获得了一个课题的提案部分,可当导师安排别人的时候,她一点都没有为自己争取。
几次话到嘴边,都没有说出口。
米粒妈知道,她是担心导师觉得自己事多,又害怕留下不好的印象,才导致机会就这样溜走。
后续一边纠结,一边不情愿地做着工作,团队展示时也没有站出来展示自己。
明明自己在团队合作中也出力了,广告创意上也提了很多新点子。
可最后,导师淘汰她只说了一句:“我们觉得你有点透明,没有完全看到你在做什么。”
虽然她觉得问题出在团队分工配合上,可就像导师总结的那样:
“但是从结果来讲,我们管理层包括你的同事,没有看到你背后的原因。”
前期,顾虑导师看法,担心队友感受,那些咽下的委屈,几乎掩盖了她的才华。
所以,“不敢”比“无能”更可怕。
过于以来外界评价,只会绊住自己的脚部,更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哪怕再努力,在别人眼中,也只是白费功夫罢了。
要成绩,更要接地气
为什么很多接受精英教育的孩子,进入社会后,总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呢?
米粒妈觉得,这是因为他们在空中漂浮太久了。
电视剧《平凡之路》中,就有这样一个大学霸。
本科北大法学,硕士牛津法学院,成绩好,且父母都是法律届前辈,offer拿到手软。
入职后,张口闭口都是英语,牛津的见识成了口头禅,同事听见这些凡尔赛发言,都忍不住想翻白眼。
和同事相处不好就算了,面对客户,简直是把“没情商”三个字刻在脑门上了。
客户想告离职的下属违反竞业协议,学霸开始给客户普法,用法条告诉客户你想告他完全站不住脚。
结果想也知道,客户一生气,合作告吹了。
只会背法条,不懂变通,牛津这个金字招牌,也救不了没情商的人啊。
要是没有父母的人脉资源撑腰,这不分分钟被开除吗。
他比徐琬婷自信,面对工作也爱表现,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强的社会不适感呢。
要米粒妈说,这个学霸和之前提到的优秀孩子,问题是同一个:学生思维不接地气。
把工作当做题,把汇报当考试,因为没有给分标准,要么迟疑,要么冒进。
这些精英教育的孩子,在考试中总能轻松拿下高分,也因此备受夸奖。
长此以往,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人生也像升学一样,只要完成分内事,努力当下就好。
可是进入社会,更多的是合作与竞争,最重要的就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态。
如何与优秀的人合作,又怎么能做得比他更好,是与工作能力不分伯仲的重要课题。
所以米粒妈一直觉得,孩子真的不能死读书,更要让孩子站出来,走出去。
就像前段时间那个山东学渣父亲的家长会发言一样。
虽然儿子学习成绩差,但是爸爸没有忽略儿子心理特别强大,情商又很高的优点。
毕竟,能和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又何尝不是一种本领。
更重要的是,这位爸爸没有因此强押着孩子只能学习,不可以做任何其他的事。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走向社会之后,一个人心理强大和情商高,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米粒妈简直不能再认同。
就连李小璐,也曾在分享甜馨的教育心经时说过,自己在学习成绩之外,没有刻意地教女儿怎么说话,只是鼓励她多多参与和小朋友一起的活动。
不是希望孩子一定要达到什么水平,而是希望她能在这种环境下学会享受过程,能以更稳定的心态面对各种不确定的挑战。
米粒妈也觉得,身为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之外拥有更多生活体验,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注重过程的松弛感,明白外界一时的期待与评价并不重要。
就像大律师在开解徐琬婷时所说的那样:放松一点,享受这个过程吧。
是啊,只有用成长型思维面对人生,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看淡一时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