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折叠宇宙FoldingUniverse
中秋档还没过去多久,国庆档已经来了。今年的国庆档影视种类丰富,就类型上而言,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但是作为今年最后一个黄金档期,各出版方都希望在票房上能够有所斩获。《749局》作为一部科幻类型的电影,上映首日票房领先,而在上映三天后,票房已经跌落第三。这与其首日“差”上热搜不无关系。下文将就自身的观影体验来谈一谈这部电影。
本文涉及剧透
一、题材出众,展开平庸
在某平台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条评论:“《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门,《上海堡垒》将这扇门堵上了。《流浪地球2》把堵上的门砸碎,《749局》直接砌了一面墙。”
更不用说,半个月前《流浪地球2》3D版刚刚上映,可谓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从该影片首日的票房以及上座率来看,观众抱有的期待值很高。一方面是因为关于749局本身就有很多传闻,人们渴望在电影中看到这些传闻;另一方面是因为早在2018年该片已正式拍摄,2019年9月就杀青了,只是到今年才确定上映。多年的等待让观众想要去影院一探究竟。导演陆川也在宣发时直言自己曾在749局工作过。还带来了曾经的同事与上司来作证。
那为什么之后的票房一再下滑呢?
因为这部影片的展开与观众的期待不太相符,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落差太大。
就期待视野的角度来说,观众基于之前的经验,想要在科幻影视中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华丽绚烂的特效和跌宕起伏的展开。该片打着749局的噱头,加上上映之前流出的信息极少,让观众吊足了胃口。
而实际观看后却发现并不是这样。该片的点子谈不上新颖,有名为翼族的外星人在运送异兽时飞船碎裂,坠落地球。异兽落在红矿坑,依靠吸收岩浆生长。749局的人员从矿难中得知这一生物的存在,称其为零号生物。马山正是这场矿难中惟一幸存者的儿子,并且有部分翼族血脉。翼族想要毁灭人类的原因也非常常见,它们视人类为地球上的病毒,欲除之而后快。
这样的点子着实不太能让人提起兴趣。点子不行,能不能只看特效呢?毕竟该片号称投资3.5亿,请来了国内外的优质特效团队。实际上该片中的“怪物”类型极为单一,只有变异鸟、触手怪以及三个模糊不清的外星首脑。马山长出的红色羽翼透露着一股劣质感,并且连基本的摆动都没有。结尾的几分钟更是灾难,没有翅膀的马山和万物飞行,画质不清,像是简单的贴图。
当然,剧组确实资金出了问题,是导演本人补上的缺口。听来不免让人感动,但观众毕竟是拿真金白银去观影,看到这样的特效真心一言难尽。对于结尾部分马山没有翅膀却能飞翔的情况,导演回应那是他想展示马川在用灵魂飞翔,因为他本人对飞翔很渴望,想要在影片中呈现这样的画面。想法没问题,问题是都不带点铺垫直接去掉翅膀,观众岂不是满脑子问号?
再来说一下展开。马山作为749局的孩子,小时候有过在749局特训的例子,但是因为痛苦,于是逃离。749局新任局长为了应对零号生物,派人把马山捉回。之后发现带回来也没用,就又给送回去。马山因为养父养母的缘故,选择帮助人类,再次回到749局,化解了危机。
只是中间的转折都显得生硬,说抓就抓,说放就放,说是放下怨恨帮助人类就去帮助,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为关键的点在于,好像背景不用是749局也不影响故事。观众想看的749局在影片中几乎没有体现。
写文间隙看了眼豆瓣,发现国庆档影视已经开分,该片目前评分4.8分。
二、群像不成,主角单薄
在影片中,“超常儿童短训班”几个字一闪而过。也就是说曾经和马山一块在749局参加特训的人都是超常儿童。这部分人后来成了749局的第三小组。
按理说,他们应该展现自己的超能力,并且推动剧情发展。可是,影片中几乎没有体现这些。只有零星的场景让人们了解到他们具有超能力。
比如说夏婳用意念操纵水杯,把水杯推到马山面前;丧妹在影片起初的楼顶跑酷中展现出了疑似瞬移的能力;还有就是在欢迎马山再次回到749时,有第三小组的成员展现出了强悍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就只能看马山变出翅膀了。
等第三小组的成员对抗怪鸟时,原本会让人感觉要用各自的特殊能力了,结果却是用冷兵器进攻。
不止这些人物让人没有记忆点,其余的人物也不太好让人记得。马山回到749局后,要接受能力测试。正是飞氘在屏幕上控制着铁球向马山滚动,之后我却不再记得飞氘有再出场了。
夏婳是为数不多站在马山身边,并且给予他鼓励的人。可在这一特点之外,无法看到夏婳自身的成长。
马山的养父是749局的科学家,以收养马山为借口,却是为了研究控制他。养父发明出了抑制剂让马山服用,防止发生变异,最终决定带着所有抑制剂短暂控制零号生物。并且也表露出了和养母的真感情。对于马山,养父渐渐也是拿他当儿子看待。
说来有趣,导演陆川曾评价过《抓娃娃》。好玩的是该片和《抓娃娃》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如上面提到的,本来是两个人为了任务才在一起,结果有了真感情。
研究马山,却在理性之外有了感性。《抓娃娃》中的李老师假扮马继业的亲奶,最终也是动了真情。马山的塑造和马继业有相似的地方。马山因为长翅膀被一群孩子围着唱嘲笑类型的儿歌。
“一二三四五,马山是怪物;三四五六七,马山是母鸡。”像极了马继业捡瓶子被一群孩子围着那段。
这两点的塑造我印象深刻,并且偏偏都是导演曾厉声评价过的电影中有的。所以说,人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阿多尼斯曾言:“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是翅膀。”
此语是马山这一角色的注解。拥有强大力量却要被众人欺凌嘲笑,承担被污名化的结果,最终还要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担。立意很有张力,但是在演绎上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比如马山直言自己想当个普通人,能在网吧打游戏,可是他在网吧打游戏的场景却只有一幕。
对比来看,《抓娃娃》中的处理就高明很多。马继业在很早就音乐察觉到周围的世界肯可能是假的,并且也在思考对策。而该片并没有怎么呈现马山日常生活的场景,倒是那些欺凌的画面很多。关于“受伤的小孩”着墨很多,关于“想要变普通”这块描绘不够,因此结尾的转折就很突兀。
影片中的局长乔东北倒是塑造得较为成功,能够让人感受到为了完成目标不顾一切,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可惜,关于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没有什么铺垫,因此他牺牲后第三小组的反应给人感觉不太自然。
写在最后的话
结合影片以及导演的对谈,不难看出导演对于“飞翔”的追求。
影片中飞翔的人类美术展这段,有孩子问母亲:“妈妈,人类为社么有翅膀?”母亲回答:“其实人类一直是有翅膀的,妈妈回去给你讲。”
所谓人类的翅膀,大概是想象。
科幻影视也是人类想象力得以完全展现的地方。
导演的出发点或许没有问题,只是结果目前看来不是很好。
如果说想要生出翅膀,必须先得受伤,那么这次的伤害是否足够?
科幻影视不易,那些努力与付出更显得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