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吴刚……当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邀请北京人艺来上海驻演之际,大家发现参加发布会的演员都是《茶馆》的主角。今晚,北京人艺“看家戏”——由第二代演员主演的《茶馆》在上音歌剧院启幕。随后,《哗变》《日出》《杜甫》《正红旗下》四台大戏先后亮相。
图说:《茶馆》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纯粹从购票角度,应该如何选择呢?简单说来,五部大戏代表的是北京人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茶馆》为代表的“看一次少一次”;另一类,则是《日出》《杜甫》,属于“演一次多一次”。
图说:《杜甫》
图说:《日出》
“看一次少一次”首先是因为自剧目创作、制作、导演和表演都堪称经典。1956年,老舍带着一部还未命名的新剧本来到北京人艺,为曹禺、焦菊隐等人朗读。大家觉得第一幕发生在茶馆里的戏最精彩,就建议索性写一个茶馆的变迁。两年后,三幕大戏《茶馆》诞生,内容跨越近半个世纪,并且它还在探索“话剧民族化”的道路上有所突破,还成为“人像展览式”剧目的典范。老舍认为:“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此番,“王掌柜”梁冠华、“常四爷”濮存昕、“秦二爷”杨立新等是1999年就成型的《茶馆》第二代演员。第二代《茶馆》主要演员也都是从《茶馆》里跑龙套跑出来的。1986年开始饰演卖耳挖勺的老人和学生,到如今的“秦二爷”乃至复排艺术指导,杨立新在这个剧组里待了30多年。对于观众而言,《茶馆》这样诞生了近70年的作品仅换了两代演员,自然抱有“看一次少一次”的珍惜。如果说,《茶馆》是北京人艺“话剧民族化”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哗变》就是北京人艺上演外国戏剧的代表作之首。同为老舍作品《正红旗下》则可以视为与《茶馆》在上海驻演的“首尾呼应”——也是老戏骨云集。
图说:《正红旗下》
图说:《哗变》
正如濮存昕所说,“第二代《茶馆》是与观众一起完成的经典”,由冯远征导演的新版《日出》和郭启宏编剧的《杜甫》则是“演一次多一次”的优秀剧目,其中《日出》尤其注重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培养。擅长编撰文人戏的著名编剧郭启宏创作的《杜甫》,自然颇具诗意,冯远征塑造的杜甫形象也值得期待。《日出》与《杜甫》也是期待与观众一起完成的经典。对于演员而言,“演一次多一次”,意味着增长了与观众互动的经验;也意味着剧目本身的“包浆”更醇厚——距离经典剧目也越来越近。(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