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届广交会开幕在即
香港远大贸易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李志峰提前来到广州
他身穿浅色衬衫
背黑色双肩包
手挽黑色休闲西装外套
和其爷爷李欢的形象有几分相似
李志峰来到中苏友好大厦旧址,这是他爷爷1957年4月参加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地方。从那年起,每年春秋两届,李欢连续参加了126届线下广交会,直到第127届因疫情转为线上举办。直到如今,即将迈入99岁高龄的李欢,依然在香港通过线上参展。
李志峰(左)与爷爷李欢在第113届广交会上的合影。
因而,李欢也有了一个特别的称呼——“老广交”, 认识他的人不论辈分高低,都尊称一声“欢叔”。
更重要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珠江桥牌“生抽王”、“豆豉鲮鱼”、青岛啤酒……诸多耳熟能详的国货品牌,正是通过欢叔的包装推广,介绍到香港,进一步畅销世界各地。就连“国酒”茅台著名的“飞天牌”商标设计,也出自欢叔之手。
如今接过家族生意接力棒的李志峰,依然活跃在每一届广交会。 “对爷爷来说,他和广交会是完全分不开的,他是广交会的一部分,广交会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离开前,李志峰郑重地在当年爷爷留影的中苏友好大厦旧址前拍了张照片,传给香港的家人。他要一一记下这届广交会的新鲜见闻,带回去给爷爷分享,就如小时候爷爷给他讲述广交会故事那般。
多年来,李欢珍藏了数十枚广交会的纪念章,是家族的“传家宝”。但更珍贵的,是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推动国货出海时恪守践行的家训,以及历经岁月仍不褪色的家国情怀。
徽章
百届广交与家族传承
在广交会的发展史陈列馆,李志峰小心翼翼地掏出爷爷的珍藏:历届广交会的徽章、嘉宾证、百届“老广交”证书……这些老物件,平日里都整整齐齐地放在位于香港干诺道西办公室的陈列柜里。
“这就是我们家压箱底的‘传家宝’。这几封邀请函比我的年纪还大,甚至比广交会陈列馆里的展品还要年代久远。”李志峰说。
祖籍广东台山的欢叔,出生在一个加拿大华侨家庭。1946年,刚满20岁的他没有随家人出国,而是前往香港谋生,先是在中资公司工作,后来又加入香港中华总商会和南北行公所等爱国商会,1964年创办了香港远大贸易有限公司(下称“远大”)。
1957年4月25日,首届广交会开幕。时年31岁的李欢坐着烧煤的火车从香港赶到中苏友好大厦,兴冲冲地挤进拥挤的人群。
彼时,欧美各国对中国实施严厉禁运。1956年,广交会的前身——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中苏友好大厦举行。次年,横空出世的广交会, 为我国经济开辟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为中国打开一道重要的开放之门。
欢叔不止一次描述过第一届广交会开幕的盛况:中苏友好大厦屋顶红旗飘扬,周围锣鼓喧天,正门前喷水池的水柱高高跃起……广交会一鸣惊人,第一年成交额达8686万美元,占全国创收现汇额的20%。
67年后,李志峰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这里已被改造成广州流花展贸中心的一部分。
18岁那年,李志峰和从事电子贸易的父亲李伟明、爷爷李欢一同参加广交会。当时的流花展馆里摆满了连绵不绝的摊位,西装革履的客商摩肩接踵,不同语种的洽谈声混杂在一起,给年轻的他烙下了深刻记忆。
在李欢一届不落地参展的60多年里,广交会四易其址,他也见证了每搬迁一次后展会规模的大幅度提高。从中苏友好大厦,后搬至广州侨光路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5层大厦,到1958年启用海珠广场的10层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大楼,直至1974年搬到流花路的旧址,2004年春季第95届广交会时,琶洲展馆与流花路展馆同时办展。 去年琶洲展馆D区完全启用,现在展馆的面积已经是最初时的100多倍。
“为什么广交会能延续上百届而不衰落?它的独特之处在于, 广交会一直在扩容,不断有新鲜的血液加入,形成了一种穿越时间曲线的独特生命力。”李志峰说。
他常年在世界各地参加大大小小的展会,但依然觉得广交会无可取代。“国外的朋友都说,广交会就像一个大Party(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做生意的效率很高。比起专业展,广交会作为综合展应有尽有,那些大集团的国际买手来一趟广交会,基本可以完成全年的采购计划。”
在做生意之余,广交会成为了一种感情的纽带。 “无论是展商还是采购商,很多大单都是在这里谈出来的,看着有的产品从诞生到迭代,有的公司从小做到大,这个过程很有纪念意义。”李志峰说。
家训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李志峰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这样一位天蝎座的“工作狂”,却在电影《抓娃娃》上映后看了两遍,哭了两回, 主人公被“穷养”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翻版。
“小时候不知道家里的产业有多大,但每天零花钱只有5港币,中学时连早餐都吃不起。”他甚至问过父亲,家里这么穷,能不能去申请学校里的补助。李伟明只淡淡地回了一句:“那是留给有需要的孩子的。”
当李志峰的同学花上千港币买一双鞋,而他穿着几十元的鞋去上学。在随家人回台山探亲时,他却惊讶地发现:爷爷的捐款印迹遍布整个台山市,从政协办公大楼、公益大桥、通济桥,到医院、自来水工程、体育馆,扶助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困难家庭,甚至还支持家乡杂志办刊。
据不完全统计,为支持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李欢捐款金额早已超千万元。
李志峰说,爷爷没有留下很多金钱和房产,传承下来的家训——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就是家族的“传家宝”。
记忆中,欢叔喜欢挂在嘴上一句话:“‘贪’字得个贫。”一家三代人每周都有早茶聚会,许多人生道理在茶香氤氲中浅浅浮现,却又随岁月深深烙印在后辈的心上。
欢叔说,如果人太过追求金钱,内心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他的成就感来源于尊重和享受事业,“如果事业是自己真正热爱的,那么永远不会累。”
李欢一生最看重的事业,是帮助国货出海。
起初,茅台用的是黑陶瓶装酒,偶有渗漏,让不少外国采购商望而却步。他专程去到贵州仁怀县茅台镇,在茅台酒厂一住十多天,将酒瓶改为了白瓷瓶,还亲自参与设计了“飞天牌”商标。“爷爷从不饮酒,他有自己独特的品酒方式,滴一点酒倒在手掌心闻闻味道。他为茅台设计包装不是因为爱酒,而是爱国。”李志峰说。
午餐肉本是舶来品,香港人爱吃的长城牌火腿猪肉是李欢在午餐肉的基础加入了中国火腿,开创了“Pork and Ham”(猪肉火腿)品类。李志峰说,香港商超销售的中国罐头,远大旗下占了60%,欢叔“国产粮油罐头大王”的称号名副其实。到现在许多香港人吃云吞面之前,都要加上几滴他经销的珠江桥牌“生抽王”。
“爱祖国,用国货”,李欢打出的不仅是销售口号,还是一个个响亮的品牌:“豆豉鲮鱼”、九江双蒸酒、山西竹叶青酒、青岛啤酒……经他之手,一款款国货迅速在香港市场走红,继而远销海外。
妻子曾多次埋怨他,为什么要将在海外看到的罐头包装、糖纸等“垃圾”带回家?李欢解释,这是要学习外国人喜欢的包装设计,让中国产品更“潮”。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76岁的李欢“琢磨”年轻人的口味,引进豆腐罐头;2008年,第101届广交会增设进口展区,年届九旬的李欢还到现场引进法国红酒。
任何年代认真做事都不容易,但欢叔坚信: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大部分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当年几乎没人看得清国货出海的前景, 但爷爷坚信中国产品能名扬四海,所以坚持不懈地寻找国货出海之路。”李志峰说。
情怀
把中国的好产品卖到世界各地
李志峰是家族长孙,很多人说他是个性最像欢叔的后辈,“爷爷也说我特别像他年轻的时候。坐不住,喜欢到处跑。”但在2020年李志峰刚接手远大时,干了件震惊众人的事:把爷爷的多位老员工裁了。
“传承不等于守旧和一成不变。远大厉害在什么地方?它强在组合创新,孵化了一系列的品牌并且无偿交给国家。而创新需要年轻人,现在公司里以‘90后’员工为主。”李志峰说。
他传承了“组合创新”。以远大最出名的罐头产品为例,李志峰发现内地露营和户外市场火热,罐头食品消费新场景迭代,衍生出许多细分赛道。因此他开创了“远大先锋”系列产品,推出不用生火加热的高品质户外罐头食品。
“过去,是外国市场影响中国消费者, 但如今中国市场的新变化也会影响到国外市场,推动整个产业链条迭代。”李志峰说,中国已经从追随者成为引领者,消费潮流从copy to China(传往中国)变成copy from China(传自中国)。
“爷爷总说: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当时我还小,听不明白,后来我领悟了, 这份把中国的好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的家国情怀,正是他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传家宝’。”李志峰说。
欢叔不仅是商业奇才,也是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在支持推动香港发展、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方面,早已荣誉等身。他历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永远荣誉会长、创会副主席,香港食品委员会永远荣誉会长等。2002年,李欢接受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授予的荣誉勋章;2008年,李欢获颁“铜紫荆星章”。
李欢还与霍英东交情颇深,二人共同创办了愉园体育会,其中尤以足球队闻名。在“省港杯”足球赛上,李志峰问爷爷支持哪边?李欢笑着说,两边都支持,哪边赢都开心。
最近两年,欢叔因年事已高,无法来到广交会现场,但他很早就学会了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李志峰拍下展馆里新鲜事,分享给爷爷——就像小时候爷爷云淡风轻地和他说起突破港英政府层层阻挠参加广交会,曾睡在展馆的走廊上的那些故事一样。
李志峰也继承了保持学习的习惯:公司业务开到泰国,从零学习泰语;不断涉猎新的行业,帮助国潮护肤品出海;学用社交媒体,在新媒体上做品牌。 “离开舒适区,是最重要的企业家精神之一。”
如今,李志峰完全适应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无论是坐高铁还是坐船,当天往返粤港两地也是习以为常。他也见证了两地生活的双向奔赴:广州街头随处可见港式茶餐厅,而搭乘港铁到罗湖喝早茶也成为港人的餐饮潮流。
最近,李志峰和家人商量后,注册了“欢叔”的商标,打造预制菜罐头品牌。
等参加完这一届广交会,李志峰又将获得一枚新的徽章,他打算带回去好好珍藏,“我一直在走爷爷走过的路,走着走着,这条路越走越宽。”李志峰说。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