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是向华强的儿子,还有没有人‘请’我拍戏?”
作者 | 登徒子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向佐1984年生人,今年40岁。
这个年纪按“35岁大限”的标准,意味着找不到工作,还要忍受到65岁退休。
后面的20多年,向佐该何去何从?
起码《门前宝地》不是个好的选择。
因为在我看来,徐浩峰属于走“中式克苏鲁”那一路的人物,主张的是“古神崇拜”——
在电影里孜孜不倦地召唤“旧日支配者”,宛如世界浩劫中依然伫立在祭台上俯视自己的癫狂。
说人话就是“陷在臆想中拔不出来”。
对,就像向佐在电影里的表情。
但如果没有《门前宝地》,可能向佐的知名度不会像今天这么高。以至于国内网民集体恶搞,让他声名“远播”韩国。只不过这个“名”的含金量实在不敢恭维。
对于向佐而言,唯一的进步可能是这次的失利让他学会了“妥协”,在社交平台上跟大家互动,不再像之前直播间里跟网民吵架。
尽管不是真心的(我肯定),但对于艺人这个职业而言,向佐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至此,向佐完成了职业生涯中必须经历的炼化,成为——
《黑神话:向佐》
01
看风云:人物
1992年,向华强、张国荣联袂主演了电影《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邀约的女星是彼时“玉女掌门人”周慧敏,老戏骨叶德娴、秦沛。
在这部电影里向华强饰演探长蓝江,主打一个“救赎烂仔张国荣”的故事线,最后结局皆大欢喜。
本片荣获1993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被提名者正是向华强。
而在当时,内地观众限于条件要等很多年后才能看到向老板的表演。
客观地说,演得不错。
“蓝江”在电影里面对老婆的絮叨,总是说“忍无可忍”,最后爆发: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不过要注意一点:
《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在当年依旧充满了旧时港片的很多幽默搞笑元素,包括向华强饰演的“蓝江”,他属于一本正经让观众感觉这个人物又严肃、又搞笑的状态。
剧本、角色都比较贴合市民文化。
简单地说:
不高大上,不装叉。
这是现在很多故事没办法做到的。
所以科技进步不代表思想进步,有时这两者往往会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
但向华强的演艺之路截止到《赌神》系列,“龙五”是留给大多数观众的最深刻印象。以至于今天不少人对向华强产生错觉,觉得他就是一个“玩票”的老板。
其实我建议有兴趣的可以找出《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看看。
向老板认真演戏的话,不输当时的任何一个演员。
最重要的是当年港娱的特殊环境组成,让他有足够的空间调度资源。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
向华强那一代人,经历得多,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和阅历。
这一点,恰恰也是向佐不具备的。
其实纵观港娱圈,“星二代”一般都难以企及父亲的成就,最知名的莫过于成龙和洪金宝的孩子。而且时代变迁,复刻上一代的辉煌更无从谈起:
老一代人打打杀杀拼出来的江山,小辈们拿着资源走一遭,只要耍得不过分,基本上大家都要给点面子。至于成就,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内娱也一样,比如郭麒麟,如无意外的话,他这辈子都体会不到老爹当年“饿到拿手机换馒头”的窘迫,也无法体会其父“人看我三分贱,谁知我七分傲”的心境。
而向佐,更无法体会。
他被保护得太好了,前半生顺风顺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可这个“孩子”,同样有许多人,尤其是艺人很难企及的事业条件:
父母都不是普通人,能安排一切可以安排的事情,出钱出人打配合拍电影。一掷万金,只为圆向佐的梦想。
那么向佐究竟未来是当演员?还是当老板?
目前不得而知。
02
门前地:尴尬
向佐之“名”,早在《门前宝地》前就在网民间流传,只是知名度没现在这么大。
综艺节目中“同事”的不满、评委大佬们的哭笑不得、打拳赛前后的喜剧效果、刘耕宏的“险些闪了腰”……
向佐成了网民口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星二代”,也是“富二代”。
这两种身份,哪一种都有足够的理由让人开骂。
现实中,“向佐”不在少数。
他吃亏就吃亏在自己想象中的自己和现实中自己完全失衡,却没有人愿意戳破他的幻想。
每逢向佐出场,大家都乐见一次“皇帝的新衣”,前辈、同辈和晚辈没一个不顾虑他的父母:
钱都花了,电影也拍了,媳妇也找到了,剩下的就是点头之交,然后集体装傻。
2016年,电影《封神传奇》几乎是《门前宝地》的神话版,人们都知道拍这部电影所为何事,只不过它终究淹没在彼时一片大好的市场里。
说归说,笑归笑,终究是“坊间传闻”。
今年不一样。
市场总体趋势走低,网民情绪需要一个宣泄口。
正好你来了,正好你有“原罪”,正好你是向佐。
于是大家集体创作,群仿“向左向右向佐”。
向佐无意中被卷入了“情绪共鸣”的漩涡中。
情绪共鸣——
这个话题昨天我还在跟别人讨论,“情绪共鸣”如果无法在电影作品中体现,那就必然会在网络上呈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门前宝地》被群嘲之处很多,向佐是焦点中的焦点。
这里岔开说一句,我每次看徐浩峰的粉丝在执迷一种“信仰”的时候都觉得很神奇。只因如今连梵蒂冈都承认有外星人的今天,“古神”的拥趸还在反驳“啊你不了解我们的神话体系……”
所以怨我形容这种执着是中式克苏鲁吗?
一张无感的脸,一场无能的战斗,一些莫名的细节。
如网民模仿的“打脸开声控”,咱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还是十里不同俗?反正我们这儿出门不兴扇自己嘴巴子。
然后就是“向姚明要烟抽”和“自己给自己抹眼”,这些都是徐浩峰电影里的常规动作:
装、特装、特能装。
坦率地说如果主角不是向佐,那一点毛都没有病。票房当然不会好,但不至于被骂得这么惨。
向佐出演,则处处透着诡异的气息——
大家都记得“学了N年武功”的“李连杰关门弟子”是怎么在节目里被“素人”歌手打得不惜犯规的名场面。
徐“武师”、找向佐、拍功夫片。
这件事本身就很“克苏鲁”。
倒是反向推动了另一位主演安志杰的名气。
在这场全网群嘲中,安志杰成了“悲情的、迫于压力不敢下手的、忍辱负重”的好汉……
如林冲对阵高衙内。
可以说任何演员和向佐搭戏,唯一的好处就是“巨出片”:
只要他在,演员都值得称赞,包括五条人。
这就是向华强夫妇的问题,也是全天下父母多少都要面临的问题:
他们其实很清楚自己孩子的真实实力,但不想面对。
如果正好家庭条件还不错,亲朋好友都捧着说话,那更容易陷入一种幻觉。此时有人带着“项目”来意图打造“未来打星”,哪个家长都会在望子成龙的迷梦中束手就范。
向华强夫妇也不例外。
这像不像寻常卖课外辅导的帮闲,一个劲地说“学我这个课挺好,老师是科班出身,孩子学好了能拿名次”,结果家长交了钱,孩子学了课,出去一比赛才发现:
老师自己都是函授的。
03
黑神话:向佐
2024年上半年,向佐和李雪琴为某网代言了一则“必吃榜”广告。
随着《门前宝地》和向佐的话题热度,这则初时反响不大的广告如今重归人们视线。
它存在的意义在于为向佐拉回了不少路人缘。
广告创意不错,向佐“回归”他的初始赛道:
地主家的傻儿子。
在广告中屡次自作聪明,然后被李雪琴笑着怼。
他居然还用“泰普”说“怎么这里都有你呀!”
最后摇头:
“唉!这商务接得来……”
广告的亮点是向太终局登场:
“要不……我来试试?”
李雪琴尴尬地笑:
“阿姨好!”
可以说设计广告创意的人很了不起,巧妙利用了向家母子在网络上的形象和事件融入其中。
但更了不起的是向太与向佐,他们愿意把一种尴尬拍出来。
当时我看完后在想:
能自黑,敢自黑,说明还有戏。
不像某些人,出现差评就天天整活儿。
切记,网络舆论场,最讨厌的就是“没活儿硬装”。
应该说向佐并非一无是处,也绝非“天生一张反派脸”的武断。
我第一次看到向佐是《霍元甲》里他饰演的秦爷养子,然后是《投名状》里苏州城的守将,接着是《夺帅》和《苏乞儿》,其他影视角色印象不深。
当然,还有《封神传奇》和《门前宝地》。
这是对他印象直线下降的源起。
所以回到诞生《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的1992年,向佐只有8岁的时候。
向华强凭借该片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如果他不当老板当演员,那么最佳赛道其实就是“一脸严肃地搞笑”,主打很认真的那种形象反差感。无论向老板在影片之外是什么样的人设,向华强有一点很值得肯定:
不硬造人设,把缺点转化为优点。
当然,还需要真正能够辅助他完成人设转换的好导演和好编剧,以及好演员。
就像“必吃榜”里摇头离场的向佐一样。
向佐面对群嘲和官方文旅整活时,索性在社交平台上撰文:
“真的很荣幸,不知道谁用了孙燕姿老师的这首遇见!本来就很喜欢这首歌,也感谢大家的喜爱或模仿!”
无论是否出于真心实话,向佐在接受社会“毒打”后,他已经开始成熟了。
这是一个艺人,或者说是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动作。
全网群嘲之前,我只能说向佐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一如网上那句“强悍的爸霸道的妈,漂亮的老婆抽象的他”。
向佐拥有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成功条件,但在这个社会,最终能够让他出圈的肯定不是“向左向右向佐”,而是一次能说服所有人的努力成果。
好在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不是对他的网暴,而是群嘲。
如何改变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
也许不是当《门前宝地》路演,有人现场提出想拜向佐为师学功夫时,他老婆都绷不住在笑。
而是一次成年人内心的自我审视和真实交流。
这件事任何人都没办法帮他,包括他的父母和娇妻。
不妨摆出一个问题,然后抛给自己:
“如果我不是向华强的儿子,还有没有人‘请’我拍戏?”
如果能参透这一点,也许未来某一天,向佐会成为“向佐”……
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黑神话:悟空》中设置了“天命人”,如角色被赋予的种种杀伐坎坷一样,向佐的“天命”在哪里?
还得靠他自己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