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彻底火炸暑期档,上映没几天,票房直接冲破5.11亿,预测内地总票房更是高达32.05亿。这部聚焦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用真实历史与故事,成为暑期档 “口碑票房双爆” 的现象级作品。
可同一历史题材赛道、定档7月31日的《731》,眼看到了上映倒计时,预售却迟迟未开,让不少观众摸不着头脑,也引发各种猜测。
7月25日上映,凭借 “小人物视角还原南京大屠杀” 的独特叙事,收割无数眼泪与好评。上映3天票房破5亿,单日票房多次登顶,排片占比稳定在高位,成为暑期档 “历史题材标杆”。
观众哭着安利 “看完才懂先辈的苦难”“必须带孩子接受历史教育”,足见影片的社会影响力。
《南京照相馆》的爆火,让大家对同题材的《731》充满期待,731部队的暴行同样是历史不能遗忘的 “伤疤”,《731》若能讲好故事,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 “票房黑马”。
可《731》定档7月31日,眼瞅着距离上映只剩几天,预售却毫无动静。要知道,常规影片会提前1-2周便开启预售,方便观众购票、影院排片。
像《南京照相馆》,进行了大规模点映,上映前预售就铺天盖地,为首日票房爆发打底,《731》 “延迟预售”,瞬间引发各种猜想。
从题材看,《731》聚焦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的细菌战暴行,这类 “揭露历史黑暗” 的影片,本身就带着沉重的社会意义。它需要平衡 “历史真实性” 与 “艺术表达”,既要让观众看到 731 部队的残忍,又不能过度渲染血腥,避免造成不适。
《南京照相馆》的爆火,让历史题材成为暑期档 “香饽饽”,而《731》预售延迟会导致影院排片计划滞后,影响上映初期的排片占比,对票房开局不利。
还有一种可能是涉及敏感内容,731部队的暴行极其残忍,影片在呈现细菌实验、人体迫害等情节时,需要严格把控尺度,既要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又不能因画面过于血腥暴力,被判定为 “不适宜公映”。
“审核博弈”在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中并不罕见,毕竟历史的伤痛需要铭记,但也要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
《南京照相馆》的成功,证明观众愿意为 “真实历史” 买单,《731》若能接住这份期待,有望成为又一部 “现象级历史片”。
对比《南京照相馆》的 “顺风顺水”,《731》的 “延迟预售” 更显忐忑。731部队的暴行,不该被拍成 “猎奇向” 的噱头片,而要成为 “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的教科书。
《南京照相馆》的票房神话,已经证明历史题材的潜力,也拉高了观众的审美阈值。
《731》若想复制成功,必须在内容上 “硬刚”,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动人的人物故事、克制的艺术表达,让观众看到 731 部队的暴行,更看到历史背后的 “人性拷问”。只有这样,才能接住《南京照相馆》的热度,成为暑期档另一匹 “历史黑马”。
现在,距离《731》上映只剩几天,预售却依旧 “难产”,不过,无论如何,都希望这部影片能顺利上映,让更多人了解 731 部队的暴行,记住历史的伤痛。南京大屠杀不该被遗忘,731部队的罪行同样不该被掩埋。